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控制因素与古气候记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石学法 1 ; 刘升发 1 ; 乔淑卿 1 ; 姚政权 1 ; 刘焱光 1 ;

作者机构: 1.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地质过程与环境功能实验室

关键词: 中国近海;沉积物;地球化学;物源;古气候

期刊名称: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ISSN: 1007-2802

年卷期: 2015 年 05 期

页码: 885-894+88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本文系统总结了中国东部近海沉积物中常、微量元素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沉积记录。指出表层沉积物中Si O2和Al2O3含量最高,两者可占沉积物总量的75%以上,而其他元素含量较低,且空间分布变化明显,主要受控于陆源物质输入、生物沉积作用、海洋化学沉积和成岩作用等因素。长江和黄河贡献了主要的陆源物质,非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结果显示两者大致以123°E和32°N为南北向和东西向分界线,黄河物质控制了渤海和黄海大范围的区域,而长江物质则主要影响东海内陆架区域。东海内陆架泥质区南部的MZ01孔沉积物中CIA、Ba/Sr和Ca O/Mg O值指示了中全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气候演化历史:8400~4200 a BP期间为暖湿期;4200~2300 a BP期间为波动变冷期;2300 a BP以来为持续的变暖期。功率谱分析表明太阳活动对中国东部古气候的周期性演化过程具有控制作用。

  • 相关文献

[1]西北太平洋黑潮源区沉积特征及黑潮输入对东海沉积物的影响.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段丽琴. 2018

[2]日本海第四纪沉积记录及其海陆联系的研究进展. 沈兴艳,万世明. 2015

[3]中国东部陆架海底质沉积物环境磁学研究进展. 王双,刘健,李建超,仇建东. 2016

[4]风尘石英在物源示踪和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朱潇,蒋富清. 2018

[5]16ka以来冲绳海槽中南部沉积物物源演化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 王玥铭,窦衍光,李军,徐景平,蔡峰,温珍河,赵京涛,陈晓辉. 2018

[6]渤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记录. 蓝先洪,李日辉,王中波,陈晓辉,顾兆峰,徐晓达. 2017

[7]中国近海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和生态风险评估. 徐亚岩,柏育材,纪炜炜,阮雯,郑亮,王云龙. 2019

[8]渤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 蓝先洪,李日辉,陈晓辉,秦亚超,王中波,密蓓蓓. 2018

[9]孟加拉湾中部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物源指示意义. 李景瑞,刘升发,冯秀丽,孙兴全,石学法. 2016

[10]东海周边中小型河流沉积物锶钕铅同位素组成及其物源示踪意义. 密蓓蓓,刘升发,窦衍光,石学法. 2017

[11]台湾东黑潮主流区近千年来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变化特征与来源. 王越奇,宋金明,袁华茂,李学刚,李宁,王启栋. 2019

[12]山东半岛全新世近岸泥质区沉积过程与沉积记录. 谷玉,刘喜停,吴晓,王爱美,毕乃双,王厚杰. 2022

[13]南华系莲沱组与南沱组的古气候与氧化还原环境演化新证据. 隋佩珊,肖媛媛,孙卫东. 2023

[14]中国近海与日本近海白姑鱼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比较分析. 李昂,高天翔,孙典荣. 2010

[15]再议东黄渤海带鱼种群划分问题. 徐兆礼,陈佳杰. 2016

[16]中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进展. 唐启升,苏纪兰,孙松,张经,黄大吉,金显仕,仝龄. 2005

[17]中国近海渔业生物捕捞群体碳汇评估. 张波,唐启升. 2022

[18]再议中国近海小黄鱼种群的划分问题. 徐兆礼,陈佳杰. 2010

[19]青藏高原羌南-保山板块都古尔地区早白垩世变质辉长岩:对班公湖-怒江洋俯冲闭合的制约. 刘一鸣,李才,李三忠,解超明,王明,范建军,刘金恒,郭润华. 2018

[20]南海东部管事海山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 刘兴健,唐得昊,阎贫,葛晨东.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