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芝麻核雄性不育系ms86-1微粉发生的细胞学观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伟 1 ; 苗红梅 2 ; 张体德 2 ; 魏利斌 2 ; 李春 2 ; 张海洋 2 ;

作者机构: 1.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

关键词: 芝麻;核雄性不育;微粉;小孢子发育;超微结构

期刊名称: 植物学报

ISSN: 1674-3466

年卷期: 2014 年 49 卷 01 期

页码: 87-9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芝麻(Sesamum indicum)核雄性不育系ms86-1姊妹交后代表现为可育、部分不育(即微粉)及完全不育(简称不育)3种类型。不同育性类型的花药及花粉粒形态差异明显。Alexander染色实验显示微粉植株花粉粒外壁为蓝绿色,内部为不均一洋红色,与可育株及不育株花粉粒的染色特征均不相同。为探明芝麻微粉发生机理,在电子显微镜下比较观察了可育、微粉、不育类型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可育株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代谢旺盛,胞质中出现大量脂质小球;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开始降解,单核小孢子时期开始出现乌氏体,成熟花粉时期花粉囊腔内及花粉粒周围分布着大量乌氏体,花粉粒外壁有11–13个棱状凸起,表面存在大量基粒棒,形成紧密的覆盖层。不育株小孢子发育异常显现于减数分裂时期,此时胞质中无脂质小球出现,细胞壁开始积累胼胝质;四分体时期绒毡层细胞未见降解;单核小孢子时期无乌氏体出现;成熟花粉时期花粉囊腔中未发现正常的乌氏体,存在大量空瘪的败育小孢子,外壁积累胼胝质,缺乏基粒棒。微粉株小孢子在减数分裂时期可见胞质内有大量脂质小球,四分体时期部分绒毡层发生变形,单核小孢子时期有部分绒毡层开始降解;绒毡层细胞降解滞后为少量发育进程迟缓的小孢子提供了营养物质,部分小孢子发育为正常花粉粒;这些花粉粒比较饱满,表面有少量颗粒状突起,但未能形成覆盖层,花粉囊腔中及小孢子周围存在少量的乌氏体。小孢子形成的育性类型与绒毡层降解是否正常有关。

  • 相关文献

[1]香菇柄热风干燥特性及微粉性质研究. 刘丽娜,王安建,李顺峰,田广瑞,闫市娜. 2016

[2]小麦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 付亮,徐鹏亮,李洋,周思远,范永胜,马华平,郭战备,李永珍,蒋志凯,胡卫国. 2024

[3]NEB肥对芝麻矿质元素吸收及与产量相关关系的影响. 高桐梅,卫双玲,张海洋,郑永战,苗红梅,李春明. 2010

[4]几种作物秸秆基质的比较研究. 程志芳,王晋华,赵肖斌,米国全. 2010

[5]芝麻同源四倍体的选育及生物学性状研究. 卫双玲,张海洋,卫文星,张体德,路凤银,焦宏廷. 2004

[6]土壤水分对芝麻品种郑芝98N09光合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高桐梅,卫双玲,穆瑞霞,张从永,张海洋,芦海灵. 2013

[7]硼肥对芝麻籽粒性状、芝麻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卫双玲,高桐梅,汪学德,李春明,张海洋,芦海灵. 2013

[8]二点委夜蛾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研究. 田彩红,王瑛,封洪强,刘顺通,邱峰,李国平. 2015

[9]草地贪夜蛾成虫触角感器的超微结构观察. 田彩红,黄建荣,王亚楠,张胜男,李国平,封洪强. 2021

[10]种子辐射处理对芝麻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卫双玲,张体德,卫文星,张海洋,路凤银,梅鸿献. 2000

[11]芝麻新品种豫芝八号的选育. 卫文星,丁法元,卫双玲,张红. 1993

[12]核不育芝麻小孢子败育机理的细胞学研究. 高鸿善,柳家荣,屠礼传. 1992

[13]芝麻灌浆特性与灌浆期籽粒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研究. 高桐梅,卫双玲,张海洋,李春明,李丰. 2012

[14]芝麻苗期抗茎点枯病鉴定技术研究. 高树广,倪云霞,李伟峰,王瑞霞,赵辉,杨修身,刘红彦,杨光宇. 2014

[15]麦田套播芝麻的栽培技术及增产效果分析. 张定选,卫文星,秦金栓,明顺丽,路凤银,彭宏超. 1997

[16]芝麻染色体核型及似近系数分析. 张海洋,苗红梅,李春,魏利斌,马琴. 2012

[17]芝麻高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桐梅,卫双玲,吴寅,朱松涛,张海洋. 2015

[18]盐碱胁迫下芝麻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规律. 许兰杰,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董薇,牛永光,芦海灵,曹杰,吕爱淑. 2016

[19]芝麻生育期各阶段间的相关关系及其遗传力研究. 路凤银,卫文星,卫双玲,张海洋,张体德. 1999

[20]红外烘焙对水代芝麻油木脂素的影响. 张丽霞,黄纪念,芦鑫,宋国辉,孙强,曹艳明.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