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matK、rbcL和ITS序列的5种大叶藻系统发育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渊 1 ; 孙典荣 2 ; 李文涛 1 ; 张沛东 1 ; 江鑫 1 ; 郭栋 1 ; 高天翔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大叶藻属;虾形藻属;matK;rbcL;ITS;系统发育关系

期刊名称: 水产学报

ISSN: 1000-0615

年卷期: 2011 年 35 卷 02 期

页码: 183-19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运用PCR直接测序法,对采自爱尔兰、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大叶藻、矮大叶藻、丛生大叶藻和红须根虾形藻及GenBank中的宽叶大叶藻5种大叶藻叶绿体的matK、rbcL和核糖体ITS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并比较分析了5种大叶藻3个目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结果发现胞嘧啶(C)在3个目的片段上的含量均较低。ITS片段检测到172处核苷酸替换,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态性。matK基因片段上有52处核苷酸替换,rbcL基因片段上有20处核苷酸替换,且大部分替换来自于第三密码子的同义替换,种间在氨基酸水平上产生了一定的分化。基于ITS、matK和rbcL 3个目的片段,利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基本一致,明显分为3大支。矮大叶藻与大叶藻属间3种大叶藻的核苷酸最小差异值为19.33%,在分子数据上达到了属的水平。基于matK和rbcL基因片段拼接序列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叶藻与丛生大叶藻的分化时间在上新世(2~2.7百万年前),与宽叶大叶藻的分化时间在上新世(4~5.3百万年),与矮大叶藻的分化时间在渐新世(27~36百万年前),与红须根虾形藻的分化时间在始新世(33~44百万年前)。4个地区大叶藻的ITS片段序列完全相同,结果表明大叶藻ITS区的变异程度与地理距离不相关,其不适用于大叶藻不同地理株间的分子系统演化。该研究进一步阐述了5种大叶藻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也为国内海草的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 相关文献

[1]基于matK基因和ITS序列探讨大叶藻科的系统发育关系. 李渊,李文涛,孙典荣,高天翔. 2011

[2]长石莼(缘管浒苔)(Ulva linza)rbcL全长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应成琦,蔡春尔,尹顺吉,徐韧,LIN Sen-Jie,周志刚,马家海,何培民. 2010

[3]Phylogeny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Nannochloropsis oceanica var. sinensis var. nov (Eustigmatophyceae), a new oleaginous alga from China. Cao, Shaona,Wang, Wenqi,Zhang, Xiaowen,Fan, Xiao,Xu, Dong,Mou, Shanli,Ye, Naihao,Qiao, Hongjin,Liang, Chengwei. 2013

[4]Cloning and 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partial sequence of the rbcL from Bryopsis hypnoides. Tian, C,Wang, GC,Ye, NH,Zhang, BY,Fan, XL,Zeng, CK.

[5]Characterization and production of tetraspore-derived seedlings of Grateloupia lanceolata (Halymeniales, Rhodophyta) in northeastern China. Ye, Naihao,Zhang, Xiaowen,Lian, Wei,Mao, Yuze,Xu, Dong,Li, Bin,Zou, Jian,Jiang, Zengjie,Wang, Hongxia,Liang, Chengwei,Zhu, Baohua,Ga, Zhengquan,Li, Demao.

[6]黄鳝P-450芳香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俞菊华,吴婷婷,李建林,曹丽萍,夏德全. 2005

[7]基于Cytb基因的东印度洋鸢乌贼系统发育关系和种群遗传结构. 许莎莎,唐峰华,任慧敏,李治洪,何利军. 2021

[8]黄鳝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李建林,俞菊华,唐永凯,曹丽萍,吴婷婷. 2005

[9]黄颡鱼卵巢P-450arom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 徐跑,俞菊华,唐永凯,吴婷婷. 2005

[10]黄渤海虾虎鱼DNA条形码分类体系构建. 李明晖,安长廷,李昂,刘凯莹,柳淑芳,庄志猛. 2022

[11]七种骨舌鱼核糖体序列特征及遗传发育分析. 杨叶欣,刘奕,刘超,宋红梅,汪学杰,牟希东. 2022

[12]利用18S和ITS序列揭示8种鲇形目鱼类的系统发育. 杨光,俞菊华,徐跑,唐永凯,李建林,李红霞,卢中华,阮瑞霞. 2010

[13]山东半岛大叶藻的抽样调查与鉴定. 刘坤,刘福利,王飞久,孙修涛,汪文俊,丁昌玲,梁洲瑞,李涛. 2012

[14]日本沼虾ITS1序列分析及SNPs位点的筛选. 张洪伟,傅洪拓,吴滟,龚永生,王庆,夏德全.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