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粒型调控基因功能研究进展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堂 1 ; 曹华盛 1 ; 熊亮 1 ; 王福军 1 ; 李曙光 1 ; 顾海永 1 ; 罗文永 1 ; 何高 1 ; 梁世胡 1 ;

作者机构: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华南优质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广东省水稻育种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稻工程实验室;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关键词: 水稻;粒型;信号通路;交叉互作;育种;功能;调控

期刊名称: 广东农业科学

ISSN: 1004-874X

年卷期: 2023 年 50 卷 012 期

页码: 12-2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水稻是世界上的重要谷类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品质一直都是育种学家关注的重点,关系到全球粮食安全和人类健康.水稻粒型主要包括粒长、粒宽、粒厚等,是受多基因控制的重要数量性状,不仅直接影响水稻产量,还与水稻品质密切相关.深入了解水稻粒型的形成与调控机理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水稻单株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基因组学的研究为探究水稻内部调控机制带来了新的变革.大量水稻粒型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成功被鉴定与解析,并验证了与之有关的基因功能.目前,已有几条调控粒型的通路得到鉴定,如泛素-蛋白酶体降解途径、G蛋白信号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转录因子调控途径、植物激素途径以及表观遗传途径等.然而,粒型调控网络极其复杂,多数基因上下游的调控组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甚至影响粒型的各条通路间均存在一定的交叉互作.本文综述了影响水稻粒型的不同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及关键粒型基因间的互作关系,总结了近年来粒型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情况,并提出结合多组学解析水稻粒型的调控机理研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分子设计育种,为开发新的高产优质稻育种提供支撑.

  • 相关文献

[1]植物游离小孢子培养. 谭德冠,孙雪飘,张家明. 2013

[2]水稻核心种质育种.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 2003

[3]水稻核心种质育种体系的构建. 周少川,李宏,李康活. 2007

[4]早中晚稻兼用型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的优良性状与育种效应分析.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周德贵,王志东,付崇允,李康活. 2008

[5]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水稻恢复系的稻瘿蚊抗性. 柳武革,王丰,肖汉祥,刘振荣,李金华,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黄炳超,张扬. 2010

[6]优质稻核心种质黄华占及其衍生系统理想模式研究. 周少川,李宏,黄道强,卢德城,赖穗春,周德贵,王志东,付崇允,李康活. 2009

[7]水稻育种的方法和手段. 罗小忠,郭樱花,叶菊华,吴亚辉,黄愉光,陶星星,苏彬峰. 2020

[8]国际水稻遗传评价圃资源在广东的试验和评价利用. 黄炳超,周汉钦,朱小源,曾列先,张扬,肖汉祥,杨健源,杨祁云. 2006

[9]"绿色革命"以来水稻抗倒伏研究进展. 王晓飞,陆展华,刘维,卢东柏,王石光,巫浩翔,方志强,何秀英. 2022

[10]水稻抗性淀粉的分子基础和育种研究进展. 杨武,张少红,杨梯丰,刘斌. 2018

[11]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温敏核不育系GD-8S的稻瘟病抗性. 金素娟,柳武革,朱小源,王丰,李金华,刘振荣,廖亦龙,朱满山,黄慧君,刘宜柏. 2007

[12]籼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介导籼粳交的籼稻育种.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4

[13]广东特种稻的研究利用及育种问题探讨. 周汉钦,潘大建,范芝兰,李晨. 2004

[14]太空诱变选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的研究. 何昆明,吴惟瑞,陈顺佳,黄秋妹,潘大建,刘雪贞. 2000

[15]水稻核心种质育种理论体系的创建与应用. 周少川,柯苇,缪若维,李宏,黄道强,王重荣. 2021

[16]水稻优质食味的认知及育种实践. 李宏,周少川,黄道强,赖穗春,王志东,周德贵,王重荣. 2014

[17]高γ-氨基丁酸水稻及其米制食品开发应用研究进展. 李逸翔,周新桥,陈达刚,郭洁,陈可,张容郡,饶刚顺,刘传光,陈友订. 2023

[18]优质稻核心种质绿珍占8号的创建与利用. 周少川,柯苇,李宏,陈国荣,谢振文. 2000

[19]收获指数在水稻高产育种中的作用. 何秀英,廖耀平,陈钊明,陈顺佳. 1999

[20]离心超重力诱发水稻变异效应初报. 陈建伟,罗文永,王丰,黄慧君,肖昕,柳武革,廖亦龙,朱满山,付崇允,李金华,刘振荣.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