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邹潇潇 1 ; 林勇 1 ; 朱军 1 ; 黄惠琴 1 ; 鲍时翔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匍枝马尾藻;栽培;生长;水深;密度
期刊名称: 渔业现代化
ISSN: 1007-9580
年卷期: 2016 年 43 卷 03 期
页码: 29-3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索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的人工栽培技术,采用浮筏式栽培方式于2015年3—6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进行了匍枝马尾藻的人工栽培试验,记录了该藻的生长规律,并通过栽培水深和夹苗密度试验,比较了不同栽培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匍枝马尾藻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其中藻体长度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以前,而藻体重量以相对稳定的速率持续增长至5月下旬。栽培水深和夹苗密度分别对匍枝马尾藻的藻体长度和分枝数有显著影响,而藻体鲜重则同时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P<0.05)。研究表明,适量增加匍枝马尾藻的栽培水深和控制夹苗密度有利于促进其生长;为有效提高匍枝马尾藻的产量,栽培水深应设计为80 cm左右,夹苗密度控制在10 cm左右。
- 相关文献
[1]匍枝马尾藻中砷的脱除工艺研究. 高秀菊,朱军,黄惠琴,李德卿,邹潇潇,顾志峰,吴晓鹏,鲍时翔. 2024
[2]匍枝马尾藻有性繁殖和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邢珊珊,邹潇潇,林勇,朱军,黄惠琴,鲍时翔. 2016
[3]不同种植密度对澳洲坚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郑树芳,汤秀华,王文林,谭秋锦,陈海生,覃振师,莫庆道,曾辉. 2017
[4]幼龄胶林下种植密度和方式对菠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赵维峰,杨文秀,张艳芳,刘胜辉. 2019
[5]胡椒叶片气孔特征的研究. 邢谷杨. 1998
[6]基于农户尺度的木薯产量差及生产限制因素分析. 梁海波,黄洁,魏云霞,陆昆典,刘翠娟. 2017
[7]热研4号王草栽培技术初探. 涂旭川,刘国道,白昌军,张绪元,朱新祥. 2008
[8]3种杀虫剂对不同密度、日龄和性别桔小实蝇成虫的毒力. 林玉英,金涛,曾玲,陆永跃. 2014
[9]种植密度与氮肥对黄秋葵叶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罗燕春,刘东祥,刘国道. 2008
[10]3种咪唑类离子液体的物理性质研究. 崔丽虹,魏晓奕,王蒙,李积华. 2017
[11]桃蚜取食抗、感辣椒品种的茉莉酸途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税军,刘小强,陈青,梁晓,伍春玲,刘迎,姚晓文,乔阳,毛立杰,陈银华. 2023
[12]世界天然橡胶现状. 周钟毓. 1997
[13]浅析剑麻栽培技术. 习嘉民,谭施北,郑金龙,习金根. 2019
[14]甘蔗抗旱高产栽培技术. 谢浩才. 2010
[15]安两优1640的选育及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郭国强. 2001
[16]山地剑麻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陈禄,谭施北,习金根,陈河龙,阮耀礼,方石桂,吴伟怀,郑金龙,黄兴,梁艳琼,贺春萍,易克贤. 2019
[17]俾斯麦棕的主要特性及栽培技术. 臧小平,徐雪荣. 2002
[18]观赏油棕在园林中的应用及其育苗栽培技术. 徐启明,曹建华. 2010
[19]黄秋葵的应用价值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刘东祥,叶花兰,刘国道. 2006
[20]尖蜜拉在海南兴隆的引种栽培初报. 吴刚,杨逢春,闫林,谭乐和.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喷雾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药液在杧果叶片润湿铺展行为的影响
作者:潘波;王冰洁;杜长远;林勇;姜蕾
关键词:喷雾助剂;表面张力;接触角;润湿面积;干燥时间;杧果
-
匍枝马尾藻中砷的脱除工艺研究
作者:高秀菊;朱军;黄惠琴;李德卿;邹潇潇;顾志峰;吴晓鹏;鲍时翔
关键词:匍枝马尾藻;总砷;正交试验;最佳工艺;脱除率
-
莫氏马尾藻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作者:李德卿;朱军;邹潇潇;吴晓鹏;申铉日;鲍时翔
关键词:莫氏马尾藻;多酚;乙醇提取;抗氧化活性
-
我国西沙群岛仙掌藻属Halimeda(绿藻门钙扇藻科)的分类学研究
作者:丁兰平;王雨昕;刘金梅;鲍时翔;黄冰心
关键词:仙掌藻属;Halimeda monile;rbcL;分类学;形态;西沙群岛
-
杀鱼爱德华氏菌质膜蛋白酶HtpX致病作用与受调控研究
作者:吴清娟;许嘉芮;方清建;黄惠琴;胡永华
关键词:杀鱼爱德华氏菌;质膜蛋白酶HtpX;致病性;调控机制;CpxR
-
飞防喷雾助剂对乙基多杀菌素液滴在杧果叶片润湿性的影响
作者:潘波;杜长远;王冰洁;林勇;姜蕾
关键词:助剂;乙基多杀菌素;植保无人飞机;润湿性;杧果叶片
-
永乐环礁表层海水细菌群落多样性及功能预测
作者:舒艾梅;宫春光;黄惠琴;胡永华;莫坤联
关键词:永乐环礁;细菌多样性;环境因子;功能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