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晋南机采高密棉田创新技术可行性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苏龙 1 ; 史俊东 1 ; 席凯鹏 1 ; 史高川 1 ; 陶民刚 1 ; 常铁牛 1 ; 张卫民 1 ; 李朋波 1 ; 石跃进 1 ; 姚众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关键词: 棉花;机采;高密度;创新技术;晋南

期刊名称: 山西农业科学

ISSN: 1002-2481

年卷期: 2018 年 09 期

页码: 1465-1469

摘要: 随着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收获由人工采摘向机械收获转变的迫切性日益增加。运城棉花综合试验站2011—2016年连续6 a在运城设置了"晋南棉花高密度种植模式探索"试验,把当地传统植棉的群体密度从6.0万~10.5万株/hm~2提高到12.0万~28.5万株/hm~2,利用缩节胺进行全生育期多频次、大剂量塑造棉花娇小株型;大幅度降低个体高度,减少单株果枝数量和单株成铃数量,缩短棉铃成铃周期,使棉花成铃期与当地光热富裕期高度吻合,以超大群体增加单位面积成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籽棉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显示,经6 a连续试验示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当然,晋南虽然春夏两季干旱少雨,但是在个别年份也会出现秋雨连绵,高密度棉花由于个体之间相互交错,在秋季棉花吐絮时容易出现下部烂铃,对棉花品质和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建议合适的种植密度为12.0万~16.5万株/hm~2。

  • 相关文献

[1]小麦疑似印度腥黑穗病初报. 潘思睿,徐爱玲,潘前颖,史引红,张丽. 2016

[2]晋南夏大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周安定,贾强生,杨海峰,卫铃. 2002

[3]近54年来晋南气候变化及其对旱地小麦产量的影响. 裴雪霞,党建友,张定一,武雪萍,赵娟. 2016

[4]夏花生生产存在主要问题及高产技术. 宁东贤,张明义,张威. 2009

[5]辽宁省大豆品种在晋南夏播的表现. 樊云茜,卫玲,周安定,杨海峰. 2007

[6]晋南旱地小麦区试品系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刘新月,裴磊,刘莉,卫云宗. 2017

[7]晋南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吴忠红,杜新民,张永清,裴雪霞. 2007

[8]晋南小麦复套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研究及应用. 乔蕊清,卫云宗,刘新月,宁东贤,高银奎. 2000

[9]晋南冬小麦品种更替与再高产潜力分析. 行翠平,张哲夫,安林利,李世平,韩东翠. 2001

[10]晋南麦茬复播绿豆品种适应性研究. 郑海泽,张红芳,张耀文,曲运琴,姚勇. 2015

[11]晋南夏大豆田间杂草调查及化学防除试验. 卫玲,樊云茜,任玉仙,杨海峰,贾强生,高海燕,周安定. 2004

[12]山西晋南小地老虎越冬代成虫发生量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史高川,董晋明,张卫民,刘中芳,石跃进,杨苏龙,陆俊姣,席凯鹏,耿鹏,王波. 2017

[13]晋南盆地小麦产量结构与产量水平关系的分析. 姚建民. 1987

[14]晋南苹果贮藏保鲜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亮,赵迎丽,李超,田倩,张立新. 2018

[15]晋南地区机采棉生产技术规程. 杨苏龙,张卫民,姚众,席凯鹏,陶民刚,邱毓蓉,刘晶. 2019

[16]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刘永忠,李万星,曹晋军,靳鲲鹏. 2017

[17]汾蓖10号高密度丰产技术体系研究. 曹越,郭志强,王宏伟,王宙,张宏斌,王亚,杨俊芳. 2015

[18]高密度条件下不同宽窄行比例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曹晋军,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李丹. 2017

[19]棉花农杆菌基因转化体系的优化和转苜蓿抗菌肽基因(alfAFP)植株的获得. 张海平,王学德,邵明彦,袁淑娜,华水金,倪密. 2009

[20]棉花分子标记研究现状及展望. 解志红,孙毅,吴日恒,王景雪,刘惠民.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