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与母体植株QTL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许剑锋 1 ; 龙艳 2 ; 吴建国 3 ; 赵志刚 4 ; 徐海明 1 ; 温娟 1 ; 孟金陵 2 ; 石春海 1 ;

作者机构: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2.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3.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

4.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蛋白质含量;QTL定位;遗传主效应;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4 年 47 卷 08 期

页码: 1471-1480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利用甘蓝型油菜TN DH群体分别与双亲Tapidor和Ningyou7回交构建的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分析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核基因组的QTL及其遗传效应,以明确QTL在不同遗传体系中的分布状况以及连锁的分子标记,研究环境互作效应对不同遗传体系QTL定位的影响,探讨相应品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最优策略和方法。【方法】按照常规田间试验方法种植202个TN DH群体材料与双亲,采用2年、2次重复、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花时通过双向回交构建BC1F1 1和BC1F1 2两个群体,收获双亲和回交群体的种子。利用可分析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模型和方法测定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结合甘蓝型油菜分子标记连锁遗传图谱以及新创建的双子叶作物种子品质性状两套遗传体系的QTL定位方法和作图软件,对不同年份BC1F1 1和BC1F1 2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个与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分布在A1、A4、A6、A7、C2和C5连锁群上,其中,4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和3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对表型的总贡献率分别为49.1%和59.6%。检测到的QTL均具有极显著的胚加性主效应和母体加性主效应,其中4个QTL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胚显性主效应、2个与含油量相关的QTL具有极显著的环境互作效应。qOC-6-3和qPC-4-1作为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重要QTL,分别能解释36.3%和37.9%的表型变异;而qOC-4-2和qPC-4-1均被定位在甘蓝型油菜A4连锁群相同的位点上,位于分子标记HS-K02-2和HBR094之间,QTL峰值位置为18.5 cM,置信区间为17.5—19.4 cM。【结论】甘蓝型油菜籽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表现会同时受到种子胚和母体植株两套不同遗传体系核基因组QTL表达效应的影响,其中环境互作效应对含油量表现的作用更为明显,而控制蛋白质含量表现的QTL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较为稳定。在A6和A4连锁群上检测到的qOC-6-3和qPC-4-1是2个控制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主效QTL,同时2个控制蛋白质含量的QTL尚未见报道。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分析. 徐亮,李开祥,郭少敏,杜德志. 2024

[2]芥菜型油菜每角籽粒数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梁能,姚艳梅. 2024

[3]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完整油菜籽含油量数学模型的建立. 李钧,王宁惠,余青兰,杜德志,付忠. 2006

[4]青海省甘蓝型商品油菜籽含油量调查. 徐亮,赵志刚,余青兰,杜德志. 2011

[5]青海红花资源研究. 田正科,李秀萍,安风云,杜德志,侯玉兰. 1993

[6]油菜种皮颜色性状的研究进展. 肖麓. 2015

[7]氮磷钾、密度最优组合对蚕豆蛋白质和总黄酮及产量的影响. 韩梅. 2012

[8]青海核桃种质资源内含物多样性研究. 刘宝尧,刘小利. 2015

[9]马铃薯蛋白质含量的地域性差异分析. 张凤军,张永成,田丰. 2008

[10]叶绿素含量相关QTL定位研究进展. 叶景秀,柳海东. 2019

[11]蚕豆遗传图谱与QTL定位研究进展. 周仙莉,滕长才,张红岩,林夕,刘玉玲,吴小燕,侯万伟,刘玉皎. 2021

[12]油菜千粒质量性状的研究进展. 王安琪,姚艳梅. 2024

[13]油菜开花期的遗传调控及QTL研究进展. 李新,肖麓,杜德志. 2019

[14]四倍体马铃薯SSR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晚疫病抗性QTL初步定位. 刘龙超,周云,贺苗苗,张艳萍,叶广继. 2016

[15]利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QTL定位. 况婷,姚艳梅. 2023

[16]利用青海大黄油菜和芥蓝合成大粒甘蓝型油菜. 富贵,赵志刚,杜德志. 2012

[17]春性甘蓝型油菜开花时间的遗传分析. 罗玉秀,罗春燕. 2015

[18]春性甘蓝型油菜几个细胞质雄性不育DH恢复系配合力分析. 星晓蓉,杜德志. 2009

[19]芥菜型多室油菜与甘蓝型油菜的种间远缘杂交. 赵洪朝,杜德志,刘青元,张梅妞,余青兰. 2003

[20]青海省新型甘蓝型油菜品系主要性状研究. 赵志,余青兰,杜德志. 200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