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期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俊红 1 ; 邵运辉 1 ; 刘瑞 1 ; 丁志强 1 ; 李舞 1 ; 张洁 1 ; 吕军杰 1 ; 姚宇卿 1 ;

作者机构: 1.洛阳农林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洛阳旱农试验基地;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伊川县气象局

关键词: 长期垄作覆盖;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期刊名称: 河南农业科学

ISSN: 1004-3268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24-3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通过2004—2014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对旱地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旨在为旱作区高效农耕措施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处理相比,垄作覆盖有利于提高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而对于冬小麦和夏玉米穗数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旱地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平均增产达17.0%;对冬小麦而言,长期垄作覆盖处理较传统耕作处理平均增产7.4%,增产效果表现为欠水年>平水年>丰水年,极端干旱的年份垄作覆盖则表现出明显的减产效应,减产幅度为8.9%;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夏玉米产量均极显著高于传统耕作处理,平均增产24.4%。不同降水年型垄作覆盖处理冬小麦、夏玉米及周年的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4.8、23.7、19.6 kg/(hm~2·mm),较传统耕作处理极显著提高了6.99%、32.82%、22.2%。综上,长期定位垄作覆盖在不同降水年型下对夏玉米的增产效果优于冬小麦。

  • 相关文献

[1]限量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孔祥旋,杨占平,武继承,史福刚,薛毅芳,何方,杨稚娟. 2005

[2]长期免耕覆盖对旱地小麦-玉米周年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邵运辉,吕军杰,李俊红,丁志强,张洁,姚宇卿,李向东. 2020

[3]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丁晋利,魏红义,杨永辉,张洁梅,武继承. 2018

[4]水氮运筹对滴灌冬小麦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高翠民,杨永辉,韩伟锋,何方,毛家伟,潘晓莹,武继承. 2024

[5]基于WMAIP集成模型的华北冬小麦适宜播期与冬前积温下限研究. 陈先冠,冯利平,白慧卿,孙爽,李国强,程陈,江敏,李颖,赵锦. 2024

[6]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利用对保水剂与氮肥的响应.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何方,杨先明. 2012

[7]保水剂对冬小麦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李宗军,管秀娟,何方. 2011

[8]保水剂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土壤水分及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吴普特,武继承,赵世伟,赵西宁,黄占斌,何方. 2010

[9]基于AquaCrop模型的河南省冬小麦灌溉制度优化研究. 戎亚思,李国强,张杰,张建涛,王猛,郑国清,冯伟. 2023

[10]保水剂用量对冬小麦生长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李宗军,李学军,何方,侯占领,杨先明. 2013

[11]耕作和保墒措施对冬小麦生育时期光合特征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李学军,潘晓莹,李宗军,何方. 2014

[12]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ZHAO Xia,赵霞,HUANG Ruidong,黄瑞冬. 2012

[13]不同灌溉方式氢、氧同位素分布与夏玉米水分利用特征. 杨永辉,邬佳宾,武继承,杨先明,高翠民,潘晓莹,何方. 2023

[14]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和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霞,黄瑞冬,李潮海,唐保军,常文风. 2013

[15]双免耕覆盖对旱地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冬小麦干物质转运的影响. 邵运辉,李俊红,岳俊芹,丁志强,张德奇,方保停,杨程,李向东. 2020

[16]中后期不同灌水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和产量效应. 李向东,张德奇,王汉芳,吕凤荣. 2012

[17]基于模型的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数字化种植设计系统构建. 郑国清,李国强,冯晓,胡峰,马中杰,赵巧丽. 2012

[18]限量灌溉对冬小麦农艺性状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程俊,武继承,尚莉,管秀娟. 2008

[19]耕作方式转变对土壤蓄水保墒影响的RZWQM模型模拟. 丁晋利,武继承,杨永辉,何建强,冯浩. 2016

[20]保水剂用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何方,管秀娟.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