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QTL的精细定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琦 1 ; 尹彦斌 1 ; 蒋洪蔚 1 ; 张维耀 1 ; 潘校成 1 ; 武小霞 1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绥化分院;65301部队农副业基地

关键词: 大豆(Glycine max);蛋白质含量;QTL;定位

期刊名称: 分子植物育种

ISSN: 1672-416X

年卷期: 2019 年 24 期

页码: 8152-815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培育高蛋白栽培大豆,大豆高蛋白质含量一直是大豆品质育种的重要研究方向。大豆蛋白质含量受遗传效应影响较高且由多基因控制,对其相关位点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栽培大豆‘绥农14’作为轮回亲本,野生大豆ZYD00006作为供体亲本构建了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在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间共检测到21个与大豆子粒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其中2014年在GM20连锁群上加性效应值变化范围为1.51~2.18,在2015年加性效应值变化范围为2.13~2.66。在上述初步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三套残留杂合株系(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 RHL)群体,对不同的杂合区间进行了筛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精细定位,定位到控制大豆子粒蛋白性状的GM20染色体处约9.13~9.98 Mb处。同初步定位结果相比,将QTL区间由12.3 Mb精细定位到852 kb。我们对该区段15个基因进行注释,研究发现Glyma20g07060、Glyma20g07280作为关键候选基因,可能与控制大豆子粒蛋白质性状含量相关。上述研究结果为大豆蛋白质含量QTL精细定位研究提供了材料支持,关键候选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提高大豆蛋白质的含量提供了数据参考。

  • 相关文献

[1]大豆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蛋白质、油分含量的QTL分析. 田雨,王艳殊,张佳楠,许世超,董全中,李文滨,李文霞,宁海龙. 2020

[2]大豆油分蛋白质含量相关QTL的实用性验证. 孙鸿雁,刘丽君,张小明,杨拮,高明杰,张雷,魏崃. 2008

[3]大豆蛋白含量新位点qPRO-19-1的定位. 武阳春,郭兵福,谷勇哲,栾晓燕,邱红梅,刘鑫磊,李海燕,邱丽娟. 2021

[4]两种方法定位5个地点大豆蛋白质含量QTL. 单大鹏,刘春燕,蒋洪蔚,董晓慧,陈庆山,胡国华. 2011

[5]不同世代间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相关QTL的稳定性分析. 李文,孙明明,赵丹,张继雨,曹广禄,韩英鹏,李文滨,滕卫丽. 2015

[6]黑土玉米钾肥定位试验研究. 张明怡,刘颖,李玉影,韩光,王伟,刘双全,姬景红,佟玉欣. 2010

[7]18个诱变苜蓿新品系比较试验研究. 韩微波,张月学,唐凤兰,刘杰淋,刘凤歧,朱瑞芬. 2013

[8]黑龙江省大豆推广品种脂肪、蛋白质含量地理分布的研究. 刘忠堂. 2002

[9]野生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杨雪峰,李文滨,齐宁,林红,刘广阳,王晓楠. 2011

[10]大豆蛋白质含量相关QTL间的上位效应和QE互作效应. 单大鹏,朱荣胜,陈立君,齐照明,刘春燕,胡国华,陈庆山. 2009

[11]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金正勋,孙艳丽,李卓夫,李桂芳,赵西华,阎文义. 1996

[12]黑龙江省野生大豆高异黄酮新种质创新利用研究Ⅱ异黄酮含量与大豆品质相关性的分析. 李炜,来永才,毕远林,李霞辉,齐宁,林红. 2007

[13]主要气象因子对大豆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薛红. 2009

[14]不同类型大豆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积累规律研究. 赵明珠,刘迎雪,李文华,尹春佳,张春宵,刘丽,邢华铭. 2009

[15]种植密度对绥农22大豆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付春旭. 2011

[16]不同类型大豆蛋白质、脂肪含量与异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张晓波,吴岩,金海涛. 2007

[17]新型牧草-垂穗鹅观草高产载培技术. 李道明,张月学,唐凤兰,张宏强,蒿若超,韩微波,姜艳喜,刘杰淋. 2006

[18]水稻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对杂种早代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钱春荣,冯延江,杨静,刘海英,金正勋. 2007

[19]油豆角新品种 龙油豆三号的选育. 郭牧. 2009

[20]不同施氮量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 宋英博.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