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生态浮床对富营养化海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罗梓峻 1 ; 李秋芬 1 ; 田文杰 1 ; 左涛 1 ; 陈聚法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海蓬子;生态浮床;生境修复;富营养化海水

期刊名称: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ISSN: 1673-4831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548-555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因陆源污染输入和沿岸养殖业发展,我国近岸和入海口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该研究利用海蓬子(Salicornia europaea)高耐盐碱性、潮汐带生长的特点,通过浮床栽培探究了其对富营养海水的净化效果。实验构建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池和浮床净化池的循环水净化系统,模拟持续污染的富营养化海水环境。通过在浮床上移植海蓬子幼苗,测定不同水体中氨氮(NH4+-N)、硝态氮(NO3--N)、亚硝态氮(NO2--N)和磷酸盐(PO43--P)浓度4种营养盐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植物存活、生长状况,研究海蓬子的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海蓬子对NH4+-N吸收效果显著(P<0.05),在12 h的水力停留时间下最高去除率为32.97%;对NO2--N的净化效果显著(P<0.05),最高去除率为35.66%;对PO43--P和NO3--N有去除效果,但不显著;浮床上的海蓬子存活率达93%以上,植株有明显生长,25 d总体长度增长12%,鲜重增加102%,干重增加83%。研究结果说明海蓬子可以作为生态浮床的工具植物,对近岸和入海口富营养化海水进行净化,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撑。

  • 相关文献

[1]象山港中部养殖区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征及其在生境修复过程中的变化. 李秋芬,有小娟,张艳,毛玉泽,焦海峰. 2013

[2]浮床植物芦苇在长江口水域的生长特性及对氮、磷的固定能力. 姚东方,赵峰,高宇,宋超,杨刚,章龙珍. 2014

[3]不同植物组合的生态浮床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水质净化效果及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梁翼东,匡箴,孙宁泽,顾佳林,徐东坡. 2023

[4]水生植物根系生态化学特性及其生态响应研究进展. 赵婉婉,郭丽芸,吴伟. 2017

[5]池塘养殖气提式生态浮床的研制. 田昌凤,朱林,车轩,顾兆俊,刘兴国. 2014

[6]大水面网箱收集养殖废弃物及水处理系统研发. 江涛,许明昌,曾智,徐中伟.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