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种植模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与功能类群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姜小凤 1 ; 郭凤霞 1 ; 陈垣 1 ; 郭建国 1 ;

作者机构: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学院

关键词: 土壤真菌;真菌群落;功能群;轮作;连作

期刊名称: 中国土壤与肥料

ISSN: 1673-6257

年卷期: 2024 年 001 期

页码: 28-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再植障碍问题限制了当归产业健康发展.为了建立高效种植方式,在甘肃渭源县设置 5 种种植方式[A:豌豆-小麦-当归;B:豌豆-蒙古黄芪-当归;C:豌豆-马铃薯-当归;D:豌豆-当归-当归(对照);E:豌豆-休耕-当归],采挖期通过Illumina Hisqe 2500 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定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ITS1 变异区的基因序列,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和功能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真菌多样性差异不大,较对照D处理,A、B、C和E处理的Chao1指数、Ace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低,Simpson指数较高.(2)5种种植方式下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隶属于11门167属,其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a)和壶菌门(Chytridiomycota)为优势门;被孢霉属(Mortierella)、四枝孢属(Tetracladium)为优势属.(3)冗余度分析发现:在门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速效钾、电导率、pH值,在属水平影响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因子为有机质、pH值、二氧化碳呼吸速率.(4)FUNGuild预测表明:植物病原体和木质腐生真菌功能群的相对丰度较高.综上所述,不同作物轮作较当归连作,降低了当归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向有益的方向发展.

  • 相关文献

[1]半夏不同茬口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变化及与产量的相关性. 魏莉霞,胡永建,王国祥,张东佳,高微微. 2022

[2]河西荒漠灌区不同耕作方式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陈伟,孙建好,赵建华. 2012

[3]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轮作休耕模式对土壤真菌的影响. 南丽丽,谭杰辉,郭全恩. 2020

[4]不同栽培措施对连作马铃薯土壤真菌、真菌性病害和产量的影响. 谢奎忠,陆立银,罗爱花. 2013

[5]覆膜对陇东旱地苹果根际土壤化感物质积累与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孙文泰,杨阳,马明,董铁,尹晓宁,牛军强. 2024

[6]连作对砂田土壤质量及西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薛亮,马忠明,杜少平. 2011

[7]不同轮耕方式对旱作区土壤容重、水分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贺建华,王平,陈娟,王国宇. 2018

[8]放线菌制剂对大棚黄瓜土壤微生物区系及酶活性的影响. 郭晓冬,谭雪莲. 2020

[9]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马铃薯连作对农田土壤生化性质及产量的影响. 胡新元,孙小花,柳永强,谢奎忠,陆立银. 2019

[10]不同杀菌剂对旱地连作马铃薯土壤水分效应、微生物和产量的影响. 谢奎忠,胡新元,张彤彤,邱慧珍. 2019

[11]连作对藜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科,刘文瑜,王旺田,杨发荣,杨晨,王宝强. 2021

[12]马铃薯长期连作对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胡新元,谭雪莲,孙小花,谢奎忠,柳永强. 2022

[13]大棚韭菜连作对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 王志刚,郭天文,徐伟慧. 2006

[14]马铃薯连作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影响. 马得祯,郭晓冬,谭雪莲,郭天文. 2016

[15]大棚连作对韭菜综合性状的影响. 徐伟慧,王志刚,郭天文. 2010

[16]韭菜连作自毒效应研究. 徐伟慧,王志刚,郭天文. 2010

[17]马铃薯连作地健康株与病株根区土壤微生态特性比较. 陈杰,郭天文,谭雪莲,朱渭兵,魏晓丽,王东胜,薛泉宏. 2013

[18]不同栽培方式下马铃薯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 刘高远,郭天文,谭雪莲,马得祯,张国宏,陈光荣. 2014

[19]不同栽培措施对连作马铃薯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谢奎忠,陆立银,罗爱花. 2012

[20]一种新型生防菌对连作马铃薯的促生防病效果. 马明生,郭天文,谭雪莲.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