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云南省热带地区大型木生真菌多样性(英文)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朱安红 1 ; 张秋月 1 ; 罗凯月 1 ; 何双辉 1 ; 马海霞 1 ;

作者机构: 1.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关键词: 担子菌;子囊菌;分类;物种名录;物种组成分析

期刊名称: 菌物学报

ISSN: 1672-6472

年卷期: 2024 年 43 卷 03 期

页码: 104-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云南热带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及多样性的植被孕育了极其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本研究对云南省热带地区大型木生真菌资源进行调查,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2100余份馆藏标本和新采集标本进行研究,共鉴定发现大型木生真菌668个种,隶属于2门、17目、67科、245属,其中1个新科、4个新属和64个新种是作者等人根据云南省热带地区的模式标本发现描述的。物种组成分析表明: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14科,分别为多孔菌科、锈革菌科、炭角菌科、齿耳菌科、木耳菌科、炭团菌科、皮孔菌科、原毛平革菌科、皱孔菌科、小菇菌科、白肉迷孔菌科、裂孔菌科、韧革菌科和花耳科,共500个种,占总数的74.85%;含5种以上的优势属有锈革菌属、炭角菌属、栓菌属、灵芝属、褐孔菌属、干皮菌属等34个属,共336个种,占总数的50.30%。云南热带地区大型木生真菌属级和种级成分主要以热带分布为主,说明该地区大型木生真菌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在所有种类中,共有27个种为食用菌,75个种是药用菌,6个种是有毒菌类,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 相关文献

[1]3种竹生炭角菌的研究. 马海霞,屈直,李玉. 2018

[2]华南地区炭角菌属研究4.采自云南省的一新种(英文). 马海霞,VASILYEVA Larissa,李玉. 2013

[3]小作物用农药登记管理研究. 宋稳成,单炜力,潘灿平,徐志,王以燕. 2010

[4]中国方颜叶蜂属环角种团Pachyprotasis formosana group二新种(膜翅目:叶蜂科)(英文). 钟义海,李泽建,魏美才. 2019

[5]中国浙江方颜叶蜂属二新种及分种检索表(膜翅目:叶蜂科)(英文). 钟义海,李泽建,魏美才. 2018

[6]红掌花色表型分类研究. 易双双,李崇晖,杨光穗,牛俊海. 2018

[7]中国炭墩菌属的补充记载(英文). 杜忠伟,马海霞,李玉. 2016

[8]海南岛海洋绿藻新记录种未氏仙掌藻(Halimeda velasquezii)的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分析. 孟天,陈佐,朱军,邹潇潇,符青艳,鲍时翔. 2020

[9]高等植物果聚糖分类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唐建平,王正鹏,张树珍,吴转娣,胡军瑜. 2009

[10]中国炭墩菌属的补充记载(二). 马海霞,杜忠伟,李玉. 2017

[11]中国方颜叶蜂属红足方颜叶蜂种团Pachyprotasis flavipes group检索表及两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钟义海,李泽建,魏美才. 2020

[12]沂蒙山区与文昌中华蜜蜂形态鉴定及其分类研究. 龚雪,姜风涛,娄德龙,高景林,李延璨,马兰婷,周延忠,王桂芝. 2017

[13]海南岛野生蔬菜资源调查研究及开发利用. 党选民,王祝年,杨龙天,谢始群. 2000

[14]蓖麻LEA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分类及其进化分析. 邹智,黄启星,安锋. 2013

[15]植物GRAS蛋白结构和功能研究进展. 刘习文,张治礼. 2013

[16]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腐霉菌分类上的应用研究. 陈秀贤,曾会才,H.H.Ho,彭燕. 2007

[17]椰子果肉蛋白亚基的组成及品种间的差异分析. 郑亚军,赵松林,陈华,马子龙,覃伟权. 2009

[18]菠萝凋萎病毒研究进展. 徐迟默. 2009

[19]芭蕉属野生种的地理分布. 冯慧敏,陈友,邓长娟,武耀廷. 2009

[20]基于电子鼻技术检测不同焙烤程度咖啡的特征性香气. 何余勤,胡荣锁,张海德,娜娜,蔡涛,彭健,许英豪.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