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东北优异大豆育种价值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振宇 1 ; 刘秀芝 1 ; 郭泰 1 ; 王志新 1 ; 郑伟 1 ; 李灿东 1 ; 刘忠堂 1 ; 吴秀红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

关键词: 大豆;优异种质;育种价值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4 年 12 期

页码: 21-24

摘要: 为了解决目前大豆品种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的问题,利用572份大豆品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种植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查,挖掘出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最后对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株高变异幅度为40.2~137.2 cm;平均值为88.54 cm。分枝数变异幅度为0~9个;平均值为3.61个。单株荚数变异幅度为11.2~220个;平均值为76.64个。单株粒重变异幅度为1.03~86.1 g;平均值为29.01 g。百粒重变异幅度为4.87~30.31 g;平均值为18.87 g。倒伏性变异幅度为0~3级;平均值为0.51级。蛋白质含量变异幅度为13.28%~23.47%;平均值为20.56%。油分含量变异幅度为34.41%~49.94%;平均值为40.71%。根据对照品种表现,对572份大豆品种资源的育种价值进行评价。产量性状较突出的种质:‘黑农19’、‘龙黑大豆2号’和‘龙品黑09-518’;百粒重较大的种质:‘九农14号’、‘长农15号’、‘岭引2号’和‘嫩良6号’;油分含量较高的种质:‘垦农18’、‘长农17’、‘垦丰6号’、‘九丰10号’和‘垦鉴豆15’;蛋白质含量较高的种质:‘永吉紫花猪眼豆’、‘白秣食豆’、‘小粒秣食豆’、‘绿瓤黑豆’、‘宾县黑豆’和‘吉林27号’。

  • 相关文献

[1]大麦资源鉴定评价及优异种质筛选. 李兰芬. 2006

[2]春小麦克丰2号的遗传基础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车京玉,邵立刚,王岩,迟永芹,李长辉,马勇,高凤梅. 2005

[3]北方早粳优异种质龙粳10号的选育研究. 吕彬,李大林,单莉莉,马文东. 2004

[4]优异种质资源龙育05-158的选育与评价. 孙淑红. 2012

[5]优质高产春小麦克丰6号的遗传基础及其利用. 张明爽,车京玉. 2011

[6]大白菜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曲士松,张炎光,詹云,梁燕,张玉勋,黄宝勇,孙晋斌. 2001

[7]日本优异种质资源藤系138的利用与评价. 孙淑红. 2011

[8]大麦优异种质农艺性状鉴定和适应性分析. 张万霞,张京,孙立军,高达时,张桂珍,陈丽华,李兰芬. 2002

[9]咪唑乙烟酸药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Huang Chunyan,黄春艳,Wang Yu,王宇. 2011

[10]黑龙江省大豆和向日葵核盘菌的致病性分化. 石凤梅,孟庆林,马立功,刘佳,李易初,张匀华. 2013

[11]不同尿素混施对大豆生理指标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Yu Zhonghe. 2012

[12]外源DNA直接导入(DIED)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 2002

[13]多元中微肥对大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Zhu Bao-guo,朱宝国,ZHANG Chun-feng,张春峰,Meng Qing-ying. 2014

[14]黑龙江省大豆施硫效果的研究. 申惠波. 1999

[15]施肥对大豆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忠杰,王春艳,王连敏,王立志,刘功. 2006

[16]外源DNA直接导入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雷勃钧,钱华,李希臣,刘昭军. 2005

[17]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刘丽君,吴俊江,高明杰,张淑珍,邱丽娟,郑翠明,谢华,郝连林. 2002

[18]大豆合丰25复合诱变研究. 郑 伟,郭 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张茂明,韩世峰,刘玉红. 2011

[19]轮作对大豆孢囊线虫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于佰双,王家军,李进荣. 2010

[20]卫星搭载培育大豆新品种. 吕世柱.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