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宇 1 ; 王克勤 1 ; 王晓曦 1 ; 刘兴龙 1 ; 王春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哈尔滨作物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性诱剂;亚洲玉米螟;诱捕器;诱芯高度;诱捕效果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23 年 49 卷 006 期
页码: 338-342,3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虫活性,诱芯A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是诱芯B诱蛾量的1.38倍,诱芯C诱蛾量的1.62倍;水盆式诱捕器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率明显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诱捕到玉米螟雄蛾数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2019年和2020年诱芯不同悬挂高度处理诱捕到玉米螟雄蛾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0.8、0.4、1.3、1.8 m和0 m,悬挂高度0.8 m处理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使用水盆式诱捕器,将诱芯A悬挂至0.8 m高度更适合哈尔滨地区田间玉米螟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 相关文献
[1]大豆食心虫两种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诱蛾效果. 王克勤,梅相如,刘兴龙,邵天玉,李新民,盛承发,赵奎军. 2013
[2]亚洲玉米螟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曹丽萍. 2021
[3]性诱剂诱捕器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磊,赵秀梅,刘洋,武琳琳,李青超. 2013
[4]防治大豆食心虫方法的研究. 赵晓丽. 2004
[5]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的初步研究. 刘兴龙,王克勤,刘春来,翟宏伟,刘志发. 2015
[6]东北稻区二化螟性诱盆布放密度的初步研究. 刘兴龙,盛世如,陈日曌,高洪儒,李艳君. 2013
[7]利用昆虫性诱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王克勤,李新民,刘春来,刘兴龙,王爽,孙毅民,王春. 2009
[8]大豆食心虫性诱剂应用研究初报. 杜俊岭,赵晓丽. 1991
[9]释放不同种类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比较. 李敦松,罗宝君,赵秀梅,郑旭,袁明,姜晓军,何康来. 2019
[10]中国东北地区亚洲玉米螟遗传多样性及寄主专化性分析. 王克勤,刘兴龙,邵天玉. 2018
[11]一代区亚洲玉米螟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治效果研究. 罗宝君,赵秀梅,王连霞,曹丽萍. 2016
[12]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亚洲玉米螟的研究. 王亚洲. 1993
[13]2011年齐齐哈尔市亚洲玉米螟发生为害及其防治对策. 赵秀梅. 2012
[14]四种防控技术对谷田螟虫田间防效测定. 曲忠诚,王立达,迟莉,赵秀梅,郑旭,于洋,柴丽丽,闫锋. 2019
[15]三种药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试验. 刘洋. 2014
[16]玉米自交系心叶期对亚洲玉米螟抗性遗传规律的研究初报. 钟占贵,张坪,李春霞. 1992
[17]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亚洲玉米螟发生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2023
[18]哈尔滨地区亚洲玉米螟发生规律. 刘兴龙,王克勤,王晓曦,王宇,王春. 2023
[19]4种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田间防效及效益比较. 赵秀梅,张树权,曲忠诚,李敏,王立达,李青超,武琳琳. 2014
[20]亚洲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组装集成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价. 王振营,张树权,王连霞,王立达,武琳琳,李青超,刘洋.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饲用高粱利用关键技术及效果评价
作者:王佳;钟鹏;姚爽;李旭业;吴宪;金永顺;朱中华;徐婷婷;王宇
关键词:饲用;高粱;种植要点;关键技术;效果评价
-
新型羊舍电动撒料车研究与试验
作者:王宇
关键词:舍饲;喂料;狭窄;高饲喂槽
-
黑龙江省稻田稗草对氰氟草酯抗性研究及药剂筛选
作者:李广雨;黄元炬;王春;张苏新;王芊
关键词:稻田稗草;氰氟草酯;抗性水平;药剂筛选
-
没食子酸添加量对米糠蛋白-没食子酸复合物性质的影响
作者:钱颖;王宇;姚爽;王德香;高海娟;刘晓兰;郑坤明;许英一
关键词:米糠蛋白;没食子酸;结构;功能性质
-
高粱在动物饲料中的作用与优化研究
作者:王佳;钟鹏;姚爽;李旭业;金永顺;朱中华;徐婷婷;王宇
关键词:高粱;动物饲料;作用;优化
-
42%精异丙甲草胺·异噁唑草酮·莠去津悬乳剂对玉米田一年生杂草的防除效果
作者:郭小桐;王宇;罗婵;丛克强;魏相峰;郭玉莲
关键词:玉米;精异丙甲草胺·异噁唑草酮·莠去津悬乳剂;除草剂;杂草防效;产量
-
养殖场几种饲喂方式现状分析
作者:王宇
关键词:畜产品;饲喂;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