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不同寄主卵繁育螟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寄生效果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连霞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

关键词: 赤眼蜂;柞蚕卵;麦蛾卵;大豆食心虫;寄生效果

期刊名称: 黑龙江农业科学

ISSN: 1002-2767

年卷期: 2011 年 12 期

页码: 73-75

摘要: 使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是生物防治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寄主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卵选择性不同。针对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与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寄生效果进行比较,试验结果存在明显差异。结果表明:使用柞蚕卵繁育的赤眼蜂较使用麦蛾卵繁育的赤眼蜂产卵能力下降10%,飞翔能力差,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低于60%。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生存时间延长1~2d,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在60%以上,且次代幼虫发育良好,所发育的成虫能有效控制第二年大豆食心虫虫口基数,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连锁效果。综合分析认为,使用麦蛾卵繁育赤眼蜂能更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且连续防治效果表现明显。

  • 相关文献

[1]麦蛾卵繁殖赤眼蜂的工艺技术及应用效益分析. 罗宝君. 2017

[2]防治大豆食心虫的优势赤眼蜂种类筛选及田间防效测评. 李青超,苗亿,韩业辉,刘洋,兰红宇,王立达,武林琳. 2018

[3]不同赤眼蜂蜂种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罗宝君. 2017

[4]4种赤眼蜂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兰英,王泽胤,赵秀梅,刘悦,李青超,王立达,马晨,刘洋,刘颖. 2023

[5]应用赤眼蜂防治大豆食心虫的研究. 王克勤. 1996

[6]防治大豆食心虫方法的研究. 赵晓丽. 2004

[7]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生物防治技术. 王连霞. 2011

[8]柞蚕卵的保存方式对松毛虫赤眼蜂繁殖的影响. 武琳琳,赵秀梅,王丽达,李青超,周超,徐婷,刘洋. 2013

[9]大豆食心虫两种性诱芯和诱捕器田间诱蛾效果. 王克勤,梅相如,刘兴龙,邵天玉,李新民,盛承发,赵奎军. 2013

[10]大豆食心虫性诱剂与生物防治适期研究. 赵云彤,王克勤,范书华,邵广忠,时新瑞,王艳,解国庆,董清山. 2015

[11]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调查. 张武,李宝华,李红鹏,李艳杰. 2013

[12]大豆食心虫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杨啸,赵奎军,王克勤,韩岚岚,杨帅. 2012

[13]黑龙江省大豆品种对大豆食心虫抗性评价. 王克勤,李新民,刘春来,刘兴龙. 2006

[14]几种新药剂防治大豆害虫效果及其评价. 季宏平. 2002

[15]牡丹江丘陵区大豆食心虫发生动态及其防治技术的研究. 赵云彤,时新瑞,解国庆. 2015

[16]45%马拉硫磷乳油防治大豆食心虫试验. 王芊. 2008

[17]光照对大豆食心虫滞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杜俊岭,赵晓丽. 1993

[18]黑河地区2009~2012年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 张武,李宝华,李红鹏,李艳杰. 2013

[19]牡丹江丘陵区大豆食心虫种群动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时新瑞,赵云彤,王克勤. 2014

[20]大豆食心虫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克隆及发育期表达分析. 王宇,钱华,姜欣欣,张玉磊,苏戈,韩岚岚,赵奎军.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