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饲料添加剂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和抗生素诺氟沙星对剑尾鱼的毒性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梁惜梅 1 ; 鹿金雁 1 ; 聂湘平 1 ; 王翔 2 ; 李凯彬 3 ;

作者机构: 1.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

2.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诺氟沙星;剑尾鱼;急性毒性;生物标记物

期刊名称: 环境科学学报

ISSN: 0253-2468

年卷期: 2010 年 30 卷 01 期

页码: 172-17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研究了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utylated hydroxyanisole,BHA)和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肝脏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BHA和NFLX对剑尾鱼毒性大小分别属于高毒和低毒.BHA的暴露浓度为0.20mg.L-1和0.04mg.L-1时,GST和CAT活性诱导分别达到最大值;NFLX的暴露浓度为5mg.L-1时,GST和CAT均受到最大程度的诱导.随着BHA和NFLX暴露浓度的增加,GST和CAT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典型"钟型曲线"变化规律,而MDA含量和EROD活性则逐渐增加.其中,MDA和EROD响应较为敏感,适合作为BHA和NFLX暴露的生物标记物.雌雄个体酶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敏感.

  • 相关文献

[1]剑尾鱼P-糖蛋白基因全长cDNA克隆、分析及组织分布. 王芳,李凯彬,聂湘平,刘春,劳海华,王英英,梁慧丽,吴淑勤. 2013

[2]四溴联苯醚对剑尾鱼毒性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范灿鹏,王奇,刘昕宇,李桂英,李凯彬,聂湘平. 2011

[3]三种磺胺类药物对罗非鱼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丙二醛(MDA)的影响. 王奇,范灿鹏,陈锟慈,何秀婷,聂湘平. 2010

[4]广东鲂幼鱼对铜、镉胁迫的氧化应激响应及其指示意义. 曾艳艺,赖子尼,杨婉玲,高原,王超,刘乾甫,张威振,赵李娜. 2014

[5]布洛芬对黄颡鱼Ⅰ相代谢酶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武小燕,彭颖,廖伟,李义刚,苏甜,欧瑞康,陈昆慈,李凯彬,聂湘平. 2013

[6]基于水环境毒理学(Toxicology)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么宗利,陈玲. 2008

[7]诺氟沙星对阿部鲻鰕鯱Ⅰ相、Ⅱ相酶活性及CYP1A1和P-gpmRNA表达影响. 何秀婷,程章,聂湘平,李凯彬,赵晓艳. 2011

[8]肌注和药饵给药下诺氟沙星在南美白对虾血淋巴中药代动力学. 房文红,郑国兴. 2006

[9]诺氟沙星在牙鲆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研究. 刘秀红,李健,王群. 2003

[10]诺氟沙星对中国明对虾鳃和血清ECOD、APND和GST活性的影响. 张喆,李健,陈萍,王芸,何玉英,梁俊平. 2012

[11]诺氟沙星对两种鲟体内SOD活力影响的比较研究. 王荻,李绍戊,马涛,卢彤岩. 2011

[12]诺氟沙星在金鳟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陈琛,卢彤岩,王荻,李绍戊. 2011

[13]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茵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房文红,周凯. 2005

[14]黄芩苷在中国对虾体内对诺氟沙星消除及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李健,梁俊平,李小彦,李吉涛,常志强,戴芳钰,赵法箴. 2012

[15]体外药动模型中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药动及药效研究. 陈俭清,卢彤岩. 2010

[16]诺氟沙星2种不同给药方式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残留及消除规律. 孙铭,李健,张喆,王静凤. 2011

[17]诺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药代动力学及残留消除规律. 曲晓荣,王印庚,李胜忠,李兆新,张正,陈霞. 2007

[18]诺氟沙星对溶藻弧菌和恩诺沙星对迟缓爱德华菌的抗生素后效应. 房文红,周凯. 2005

[19]不同浓度诺氟沙星对中国对虾非特异性免疫酶活的影响. 张喆,李健,冯伟,何玉英,陈萍. 2011

[20]诺氟沙星在鳗鱼体内药物动力学及残留的研究现状. 惠芸华,沈晓盛,张晓玲,于慧娟.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