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聚乙二醇介导咖啡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陆英 1 ; 贺春萍 1 ; 吴伟怀 1 ; 梁艳琼 1 ; 黄兴 1 ; 郑金龙 1 ; 李锐 1 ; 易克贤 1 ;

作者机构: 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热带农林有害生物入侵检测与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咖啡炭疽菌;PEG介导遗传转化;转化子鉴定;生长;致病性

期刊名称: 南方农业学报

ISSN: 2095-1191

年卷期: 2020 年 51 卷 011 期

页码: 2706-271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建立高效制备咖啡炭疽菌原生质体及聚乙二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的方法,为开展咖啡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理研究打下基础.[方法]以咖啡炭疽菌野生型菌株BSC2-2为试验材料,通过PEG介导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含有氯嘧磺隆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GFP)的质粒pCB1532-G转入BSC2-2原生质体中,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遗传稳定检测、PCR分子检测和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结果]BSC2-2对氯嘧磺隆的耐受浓度为200.0 mg/L.最佳遗传转化体系为:28℃下用2.5%裂解酶酶解BSC2-2菌丝2 h,收集原生质体,再经MTC缓冲液冲洗重悬后将质粒pCB1532-G转入原生质体,在RM培养基中混匀再生,获得转化子.GFP基因的PCR扩增和分生孢子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基因已成功插入并整合到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转化子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力上无明显差别,表明GFP基因在咖啡炭疽菌BSC2-2基因组中稳定遗传.[结论]成功建立了PEG介导的咖啡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与野生型菌株在菌落形态、生长速率及致病性上无明显差别的转化子,为后续研究咖啡炭疽菌的基因功能和致病机理提供技术支持.

  • 相关文献

[1]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gb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构建与表型分析. 郭立佳,杨腊英,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2014

[2]香蕉枯萎病菌假定分泌蛋白SP10的功能分析. 郭立佳,王飞燕,梁昌聪,杨腊英,汪军,刘磊,黄俊生. 2016

[3]香蕉枯萎病菌假定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Fogpr1的功能分析. 郭立佳,梁昌聪,刘磊,汪军,杨腊英,王国芬,黄俊生. 2016

[4]香蕉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2006

[5]香蕉炭疽菌不同菌株的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Mis

[6]香蕉枯萎病菌的致病性及其RAPD分析初步研究. 谢艺贤,张欣,漆艳香,蒲金基,刘志昕,张辉强. (Mis

[7]香蕉枯萎病菌SNF1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刘一贤,周端咏,毛超,汪军,黄俊生. 2012

[8]大蕉枯萎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测定. 郭立佳,彭军,杨腊英,王国芬,梁昌聪,刘磊,黄俊生. 2013

[9]香蕉炭疽病菌不同菌株的特性比较. 胡美姣,李敏,高兆银,杨凤珍. 2007

[10]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mon1基因敲除转化子的表型分析及致病力测定. 李恒,畅文军,陈汉清,乔帆,曾会才. 2019

[11]转录因子FoSwi6调控香蕉枯萎病菌的生理特性和致病性. 丁兆建,漆艳香,曾凡云,彭军,谢艺贤,张欣. 2018

[12]不同来源荔枝炭疽菌致病性差异的测定. 张新春,肖茜,高兆银,王家保. 2014

[13]多主棒孢菌对巴西橡胶树的致病性测定. 刘以道,张贺,张欣. 2013

[14]淡紫拟青霉E7菌株对香蕉根结线虫的致病性和生防效果. 汪军,刘磊,李传东,刘昌燕,黄俊生. 2008

[15]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cat1基因敲除与表型分析. 王小琳,李春强,杨景豪,李文彬,孙建波,彭明. 2017

[16]黄瓜种传镰刀菌种类的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蒋荷,李旭,郑慧慧,吴学宏,杨腊英. 2013

[17]国内橡胶树多主棒孢Cassiicolin毒素多样性及致病性分析. 刘先宝,李博勋,陈珊,黄贵修. 2016

[18]香草兰根(茎)腐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高圣风,刘爱勤,桑利伟,孙世伟,苟亚峰. 2015

[19]多主棒孢霉对橡胶树的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郑肖兰,黄伟明,贺春萍,吴伟怀,李锐,郑服丛. 2008

[20]香蕉枯萎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FoSP1基因功能的初步分析. 赵久娟,李敏,胡美姣,杨锦玉,何颖,柳志强,孙进华.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