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贺佳 1 ; 刘冰峰 1 ; 郭燕 2 ; 王来刚 2 ; 郑国清 2 ; 李军 1 ;
作者机构: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
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关键词: 农作物;冬小麦;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7 年 23 卷 02 期
页码: 313-32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高光谱遥感能快速、实时、无损监测作物长势。研究不同氮磷水平下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生物量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可提高地上部生物量高光谱监测精度。【方法】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连续进行了5年田间定位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N,0,75,150,225和300 kg/hm~2)和4个磷施用水平(P2O5,0,60,120和180 kg/hm~2),选用不同抗旱类型冬小麦品种,测定了从拔节期至成熟期生物量与冠层光谱反射率,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建立并筛选基于不同植被指数的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生物量分段遥感监测模型。【结果】冬小麦生物量与光谱反射率在670 nm和930 nm附近具有较高相关性,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处均有敏感波段;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生物量与归一化绿波段差值植被指数(G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修正土壤调节植被指数(MSAVI)、红边三角植被指数(RTVI)和修正三角植被指数Ⅱ(MTVIⅡ)均达极显著相关性(P<0.01),相关系数(r)范围为0.923~0.979;在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基于GNDVI、RVI、MSAVI、RTVI和MTVIⅡ能建立较好的生物量分段监测模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87、0.982、0.981、0.985、0.976;估计标准误差SE分别为0.157、0.153、0.163、0.133、0.132;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相对误差(RE)分别为8.47%、7.12%、7.56%、8.21%、8.65%;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41 kg/m~2、0.113kg/m~2、0.137 kg/m~2、0.176 kg/m~2、0.187 kg/m~2。【结论】在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可以用GNDVI、RVI、MSAVI、RTVI和MTVIⅡ监测冬小麦生物量,具有较好的年度间重演性和品种间适用性。同时,分段监测模型较统一监测模型具有较好的监测效果及验证效果,能有效改善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精度。
- 相关文献
[1]基于SPOT-5影像的冬小麦拔节期生物量及氮积累量监测. 王备战,冯晓,温暖,郑涛,杨武德. 2012
[2]不同生育时期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高光谱遥感监测模型. 贺佳,刘冰峰,黎世民,郭燕,王来刚,张彦,李军. 2017
[3]保水剂与N肥施用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C、全N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管秀娟,何方. 2009
[4]保水剂用量对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吴普特,黄占斌,赵西宁,管秀娟,何方. 2011
[5]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郭燕,贺佳,曾凯,张彦,张红利,郑国清,王来刚. 2024
[6]基于无人机影像多源信息的冬小麦生物量与产量估算. 郭燕,井宇航,贺佳,张会芳,贾德伟,王来刚. 2023
[7]不同水分条件下施磷位置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马政华,寇长林,康利允. 2016
[8]基于作物生长监测诊断仪的玉米LAI监测模型研究. 贺佳,郭燕,王利军,张彦,赵犇,王来刚. 2019
[9]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叶片碳氮比监测. 李国强,张学治,郑国清,冯晓,赵巧丽,张杰,胡峰. 2012
[10]基于冠层反射光谱的夏玉米叶片氮积累量估测. 李国强,吴士文,郑国清,张学治,冯晓,张杰,胡峰. 2014
[11]粉煤灰中重金属元素在小麦、玉米各器官的富集情况. 张子武,孙克刚,孙克振,郭忠义,黄留堂. 2000
[12]育种家种子的生产与保存. 王春平,陈翠云,赵虹,王淑俭,张伟,张万松. 2003
[13]2008-2015年停止推广国审农作物品种分析. 张会芳,孙岩,段俊枝,卓文飞. 2019
[14]河南省农作物最大光能利用率综合评估与时空特征分析. 孟琪,王来刚,秦奋,张喜旺,刘莎. 2018
[15]基于无人机多光谱的棉花育种材料FPAR估测. 唐中杰,王来刚,郭燕,张彦,张红利,杨秀忠,贺佳. 2021
[16]河南省农作物种业科技发展成就与建议. 齐学礼. 2023
[17]硒在农作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余琼,张翔,司贤宗,索炎炎,李亮,毛家伟. 2018
[18]我国农作物良种补贴的实践与思考. 杨红旗,汪秀锋,孙福海,张玉乐. 2009
[19]河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管理工作思考. 张留声,李晶晶,刘海静,张香粉,时小红,刘桂珍,李会勇. 2023
[20]硒在农作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余琼,张翔,司贤宗,索炎炎,李亮,毛家伟.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深度学习的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
作者:冯晓;张辉;刘正;张会芳;陈海燕;赵威;郑国清;马中杰
关键词:玉米;包衣种子;品种识别;可见光;深度学习
-
芝麻蒴果表型数据采集研究进展
作者:赵巧丽;郑国清;张建涛;李国强
关键词:芝麻;蒴果;表型
-
河南省芝麻生产成本收益分析
作者:刘海礁;邱雅洁;周萌;郑国清
关键词:河南;芝麻;成本收益;适度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
-
小麦主要病害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作者:贺佳;郝瑞;任淑芳
关键词:小麦;病害;遥感监测;近地遥感;无人机;卫星
-
河南省联合体试验小麦品种综合性状分析与评价
作者:张会芳;燕照玲;刘海礁;段俊枝;陈海燕;郭燕;王楠;杨翠苹;齐红志
关键词:小麦;联合体试验;省统一试验;试验容量;品种性状;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河南省
-
基于无人机数字表面模型的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模型构建及迁移能力分析
作者:郭燕;贺佳;曾凯;张彦;张红利;郑国清;王来刚
关键词:冬小麦;生物量;估算;无人机;株高;迁移能力
-
基于多层级特征筛选和无人机影像的冬小麦植株氮含量预测
作者:郭燕;王来刚;贺佳;井宇航;宋晓宇;张彦;刘婷
关键词:无人机;冬小麦;氮素;多层级特征筛选;LASSO回归;机器学习;最小二乘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