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海鸢乌贼两个群体间角质颚形态差异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范江涛 1 ; 邱永松 1 ; 陈作志 1 ; 冯雪 1 ; 张俊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关键词: 鸢乌贼;角质颚;南海;形态差异

期刊名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672-5174

年卷期: 2015 年 45 卷 10 期

页码: 42-4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角质颚具有形态特征稳定、良好的信息储存和耐腐蚀等特点,是开展头足类生物学研究的主要硬质材料之一。于2012年9月用灯光罩网船采集南海鸢乌贼样品,共采集角质颚1 325对,对其12个形态参数进行生物学测量,以胴长(ML)数据进行校正后,对中型群(MFS)和微型群(DFS)的形态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不同群体的判别函数。均数差异性检验表明:MFS群体不同性别的角质颚的上头盖长(UHL)、上脊突长(UCL)、下头盖长(LHL)、下脊突长(LCL)、下侧壁长(LLWL)存在显著差异(P<0.01);DFS群体不同性别的UHL、UCL、上侧壁长(ULWL)、上翼长(UWL)、LHL、下翼长(LW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群体雄性的角质颚UHL、上喙宽(URW)、ULWL、UWL存在显著差异(P<0.01);不同群体雌性的角质颚UHL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MFS群体的主成分因子主要集中在UHL/ML和URL/ML,DFS群体主要集中在ULWL/ML、UCL/ML、LRL/ML、LRW/ML和URW/ML。以性别为区分,利用角质颚对2个群体分别建立判别函数,正确率均达到65%以上,2个群体在部分形态学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具有一定可信度。

  • 相关文献

[1]基于K-means动态聚类的鸢乌贼角质颚模式识别. 郑芯瑜,刘必林,孔祥洪,王雪辉. 2021

[2]基于耳石微结构的南海鸢乌贼日龄和生长研究.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3]南海鸢乌贼耳石微量元素差异性分析. 刘玉,王雪辉,杜飞雁,刘必林,张鹏,刘梦娜,邱永松. 2019

[4]脂类去除对南海鸢乌贼肌肉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的影响. 徐亮,宁加佳,王雪辉,徐磊,刘玉,杜虹,杜飞雁. 2018

[5]南海鸢乌贼微型群体的摄食习性研究. 龚玉艳,孔啸兰,杨玉滔,詹凤娉,张鹏,江艳娥,陈作志. 2018

[6]南海中南部鸢乌贼中型群与微型群形态指标的分析比较. 朱凯,王雪辉,杜飞雁,张鹏,邱永松. 2019

[7]基于DNA条形码研究中国枪乌贼和鸢乌贼的食物种类组成. 刘梦娜,徐磊,王雪辉,刘玉,王淼娣,邱永松,朱江峰,何映霖,贝伟烈,杜飞雁. 2020

[8]南海中南部海域春秋季鸢乌贼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 粟丽,陈作志,张鹏. 2016

[9]南海鸢乌贼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龚玉艳,詹凤娉,杨玉滔,张鹏,孔啸兰,江艳娥,陈作志. 2016

[10]南海金枪鱼和鸢乌贼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 张鹏,杨吝,张旭丰,谭永光. 2010

[11]南海中南部海域鸢乌贼甲醛本底质量分数调查分析. 黄卉,沈玉,吴燕燕,杨贤庆,胡晓,王锦旭. 2015

[12]月相对南海灯光罩网鸢乌贼渔获率的影响分析. 晏磊,张鹏,杨吝,杨炳忠,陈森,李亚男,谭永光. 2015

[13]南海鸢乌贼的遗传差异:种群分化还是种间分化. 李敏,张鹏,张俊,张魁,陈作志. 2019

[14]基于灯光罩网法的南海鸢乌贼声学评估技术研究. 杨权,李永振,张鹏,汤勇,陈国宝,张俊. 2013

[15]基于GAM模型的南海鸢乌贼CPUE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晏磊,李杰,张鹏,杨炳忠,王腾. 2021

[16]基于MaxEnt模型的南海鸢乌贼栖息地季节性分布及关键环境因子选择研究. 范江涛,冯志萍,马胜伟,陈新军,余为. 2023

[17]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海洋环境因子对南海鸢乌贼的影响. 廖祖军,王学锋,周艳波,张磊,吕少梁,吴洽儿,董建宇,马胜伟. 2024

[18]南海鸢乌贼生物学研究进展. 范江涛,冯雪,邱永松,黄梓荣,陈国宝. 2013

[19]南海外海鸢乌贼耳石形态特征分析. 江艳娥,张鹏,林昭进,邱永松,方展强,陈作志. 2015

[20]南海鸢乌贼产量与表温及水温垂直结构的关系. 晏磊,张鹏,杨炳忠,陈森,李亚男,李渊,宋普庆,林龙山.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