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恒 1 ; 刘兴焱 1 ; 何长安 1 ; 杨耿斌 1 ; 纪春学 1 ; 王辉 1 ; 王立春 2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2.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玉米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玉米品种;早熟;耐密性;鉴定试验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15 年 07 期
页码: 53-54
摘要: 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设计了2个密度,即6万株·hm-2和7.5万株·hm-2;以品种为副处理,选择吉单27、克单14、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和哲单37等5个品种,对各品种的生育期及产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密度增大,吉单27、克单14、德美亚1号、德美亚2号和哲单37等5个品种的增产率分别为2.56%、3.42%、2.54%、2.54%、7.15%;(2)吉单27在2个密度条件下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9 525.6kg·hm-2、9 769.2kg·hm-2;(3)哲单37在高密度下增产效果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其适宜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 相关文献
[1]12个早熟玉米品种在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区的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陈海军. 2024
[2]大豆倒伏性对耐密性及产量的影响. 李灿东,郭泰,王志新,郑伟,张振宇,赵海红,李于,郭美玲. 2019
[3]大豆种质资源耐密性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李灿东. 2020
[4]大豆早熟优异种质资源的耐密性评价. 胡凯凤,张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薇薇,王磊,杨兴勇. 2020
[5]黑龙江北部早熟区玉米增密试验. 何长安,刘兴焱,杨耿斌,纪春学,王辉,张恒. 2016
[6]松嫩平原中南部玉米新品种耐密性初探. 姜宇博,王俊河,于洋,宫秀杰,郝玉波,李梁,钱春荣,葛选良. 2016
[7]密度对不同类型大豆叶部性状的影响. 郑伟,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吴秀红,张茂明,王庆胜. 2014
[8]种植密度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育成大豆品种的影响. 郑伟,刘成贵,谢甫绨,郭泰,王志新,李灿东,张振宇,张茂明,刘婧琦. 2015
[9]对玉米的耐密性及选育耐密品种的探讨. 樊景胜,阎淑琴,马宝新,李德新,连永利,刘海燕,孙善文. 2002
[10]玉米杂交种耐密性与农艺性状关系的研究. 刘海燕,马宝新,孙善文,王俊强,浦子钢. 2010
[11]玉米南繁育种管理技术探讨. 王巍,薛永国. 2012
[12]龙甜雪冠甜瓜品种的选育. 王喜庆,倪淑君,温玲. 2002
[13]国审玉米新品种绥玉47的选育及制种技术. 邵勇,魏国才,孙艳杰,石运强,邵珊珊,李云龙,南元涛. 2020
[14]黑龙江省半湿润区不同玉米品种不同密度变化规律研究与高产栽培模式探讨. 石运强,孙艳杰,邵勇,魏国才,南元涛,于海林,王宇先. 2020
[15]灰色关联分析在青贮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祁永红. 2007
[16]黑龙江省北部早熟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和相关分析. 陈海军. 2012
[17]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的密肥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金振国. 2015
[18]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产量对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的响应. 钱春荣,于洋,宫秀杰,姜宇博,赵杨,王俊河,杨忠良,张卫建. 2012
[19]玉米新品种龙育9号的选育. 潘丽艳,孙德全,李绥艳,马延华,林红. 2011
[20]不同播期对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产量的影响. 冯晓辉,王明泉. 201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2023年我国马铃薯品种登记分析及发展建议
作者:庞泽;田国奎;王海艳;李凤云;潘阳;李明雪;王立春;魏晓双
关键词:马铃薯;品种登记;发展建议;展望
-
基于SNP芯片对96份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李文跃;于滔;曹士亮;马雪娜;唐贵;高利;杨耿斌
关键词:糯玉米;SNP;类群划分;遗传分析
-
京尼平苷对盐碱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渗透调节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作者:潘阳;王立春;田国奎;王海艳;李凤云;庞泽
关键词:盐碱胁迫;京尼平苷;马铃薯;渗透调节;抗氧化能力
-
基于机器学习的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类群研究
作者:曹士亮;张建国;于滔;杨耿斌;李文跃;马雪娜;孙艳杰;韩微波;唐贵;单大鹏
关键词:玉米;机器学习;交叉验证;类群划分;判别分析
-
玉米秸秆连年不同方式还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作者:徐洪岩;郝玉波;张微;刘丽;张明爽;孔德崴;何长安;于倩倩;张树棣;钱春荣
关键词:秸秆还田;玉米连作;产量;根系;土壤微生物
-
中晚熟马铃薯新品种克新40的选育
作者:李凤云;王立春;田国奎;王海艳;娄树宝;潘阳;庞泽;丁凯鑫
关键词:马铃薯;新品种;克新40;中晚熟
-
52份玉米新材料萌发期耐冷性鉴定与评价
作者:马雪娜;于滔;张建国;曹士亮;杨耿斌;李文跃
关键词:玉米;萌发期;耐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