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属鱼类种间食物关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雷 1 ; 危起伟 2 ; 郭威 2 ; 蔺丹清 2 ; 吴金明 2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碳氮稳定同位素;铜鱼属;种间食物关系;宜宾江段

期刊名称: 应用生态学报

ISSN: 1001-9332

年卷期: 2015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1877-18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2012年4—5月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食物关系,包括饵料相似性指数、重叠系数及2种鱼的摄食器官形态差异对食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铜鱼的δ13C和δ15N变化范围分别为-21.15‰~-20.31‰和9.67‰~10.21‰,为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鱼类;圆口铜鱼的δ13C和δ15N分别为-23.30‰~-21.18‰和7.40‰~9.21‰,相对铜鱼为偏植物性的杂食性鱼类,铜鱼和圆口铜鱼均与传统肠含物分析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2)两种鱼的食物相似性指数和食物重叠系数分别为78.7%和55.6%;3)主成分分析(PCA)表明,铜鱼和圆口铜鱼摄食器官形态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种间竞争不激烈,作为向家坝蓄水前最后一次对长江宜宾江段铜鱼和圆口铜鱼食性及种间食物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可为分析向家坝蓄水对宜宾江段鱼类营养结构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 相关文献

[1]铜鱼属鱼类研究现状与展望. 葛玉双,程起群. 2021

[2]长江宜宾江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李雷,危起伟,吴金明,杜浩,谢晓. 2013

[3]长江上游宜宾江段中华沙鳅摄食生态研究. 李雷,颉璇,吴金明,危起伟. 2019

[4]长江上游宜宾江段鱼类早期资源现状研究. 李祥艳,田辉伍,蒲艳,唐锡良,严忠銮,陈大庆,刘绍平,段辛斌. 2022

[5]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尼罗罗非鱼的食源分析. 徐姗楠,陈作志,黄洪辉,黄小平,李适宇. 2010

[6]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海中南部鳗鱼食性的研究. 郭旭鹏,李忠义,金显仕,戴芳群. 2007

[7]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探究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营养生态位特征. 俞雅文,徐东坡. 2019

[8]南海中西部海域鸢乌贼中型群和微型群的营养生态位. 黄佳兴,龚玉艳,徐姗楠,陈作志,张俊,于文明. 2019

[9]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下鳙饵料的贡献率. 李学梅,朱永久,王旭歌,许德高,杨德国. 2017

[10]红海湾远海梭子蟹Portunus pelagicus的食物组成及营养位置分析. 宁加佳,杜飞雁,李亚芳,谷阳光,王亮根. 2016

[11]长江靖江段近岸小型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俞雅文,徐东坡,王媛,徐跑. 2017

[12]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崂山湾夏季鱼类群落的摄食生态. 张波,袁伟,戴芳群. 2016

[13]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东海银鲳食性. 彭士明,施兆鸿,尹飞,孙鹏,王建钢. 2011

[14]采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黄海中南部鳀鱼食性的研究. 郭旭鹏,李忠义,金显仕,戴芳群. 2007

[15]鲈鱼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作用. 蔡德陵,张淑芳,唐启升,孙耀. 2003

[16]基于稳定同位素的口虾蛄食性分析. 宁加佳,杜飞雁,王雪辉,谷阳光,王亮根,李亚芳. 2016

[17]2020年冬季大亚湾西南海域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 张婉茹,刘庆霞,黄洪辉,覃晓青,李佳俊,陈建华. 2022

[18]南海中西部渔场主要渔业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特征. 黄佳兴,龚玉艳,徐姗楠,王欢欢,张魁,张俊,陈作志. 2019

[19]渤海银鲳的营养级及摄食习性. 魏秀锦,张波,单秀娟,杨涛,金显仕,任一平. 2019

[20]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南黄海两种鳀科鱼类食物竞争的研究. 郭旭鹏,李忠义,金显仕,戴芳群.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