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分析发酵鲟鱼加工过程中风味的变化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曾诗雨 1 ; 才让卓玛 1 ; 张效平 1 ; 张美彦 1 ; 赵凤 1 ;

作者机构: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发酵鲟鱼;电子鼻;电子舌;主成分分析;差异性

期刊名称: 中国酿造

ISSN: 0254-5071

年卷期: 2021 年 008 期

页码: 191-195

摘要: 采用电子鼻、电子舌技术分别对新鲜鲟鱼、腌制鲟鱼和发酵鲟鱼(5 d、10 d、20 d、25 d、35 d)的气味和滋味进行检测,并结合感官评价方法,分析发酵鲟鱼加工过程中气味和滋味的差异,以期探寻一种快速、便捷、准确鉴定鲟鱼发酵程度的方法。结果表明,电子鼻的17个传感器和电子舌的5个传感器对不同处理阶段和不同发酵时间鲟鱼样品的气味与滋味响应强度均有差异,不同处理阶段和不同发酵时间鲟鱼样品气味差异明显,滋味差异不明显,说明电子鼻可有效区分不同处理阶段和不同发酵时间的鲟鱼,而电子舌对鲟鱼的发酵过程区分效果欠佳。不同处理阶段鲟鱼的气味差异主要存在于烃类、酯类、醛类、硫化物和胺类等化合物上。感官评价可以从外在分析发酵鲟鱼的滋味和气味及肉质,与电子鼻分析结果一致。

  • 相关文献

[1]25个干辣椒品种色、香、味品质差异评价. 蓬桂华,王永平,李文馨,孙小静,陆敏. 2021

[2]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在五倍子蜂蜜风味识别中的应用. 邓梦青,袁扬,赵恬,王胤晨,张定红,张锦华. 2023

[3]基于电子鼻技术的不同种植区域地理标志辣椒风味变化研究. 蓬桂华,陈菊,殷勇,李文馨,何建文. 2022

[4]鲟鱼传统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评价. 赵凤,许萍,曾诗雨,杨兴. 2019

[5]唐宋饮茶文化的异同分析. 杨春. 2014

[6]朝天椒种质材料主要园艺性状差异性分析. 詹永发,姜虹,韩世玉,杨红. 2008

[7]东部沿海新农村建设中范式转换的差异性与趋同性研究. 胡勇. 2013

[8]可持续生计框架下黔中岩溶山区农户生计资产差异研究——以后寨河流域为例. 黄娟,李阳兵,徐倩,舒田. 2020

[9]玉米正反交杂交种F_1主要性状的差异性分析. 王天宇,祝云芳,陈华璋,陈泽辉. 2007

[10]基于GC-MS和电子舌技术的白芽奇兰灵芝菌茶风味特征研究. 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方仕茂,张拓,潘科. 2022

[11]灵芝菌固态发酵夏秋梅占红茶风味特征分析. 戴宇樵,罗学尹,刘亚兵,李琴,刘忠英,张拓,潘科,龙林. 2024

[12]基于电子舌的3种氨基酸单体呈味特性研究. 刘忠英,冉乾松,潘科,李琴,杨婷,戴宇樵,方仕茂,郑文佳. 2022

[13]应用电子鼻分析~(60)Co-γ辐照对干辣椒整体气味的影响. 蓬桂华,张爱民,殷勇,李文馨. 2019

[14]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比较瓮臭味及正常红酸汤的风味差异. 何扬波,李咏富,钟定江,段召燕,梁倩,石彬,龙明秀,田竹希. 2020

[15]电子鼻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铜仁珍珠花生烘烤前后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 林茂,孟繁博,黄道梅,李国林,郑秀艳,陈曦,宋光艳. 2018

[16]肉类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杜春林,赵春萍,谭娅. 2023

[17]电子鼻和气质联用技术分析不同酒龄酱香型白酒挥发性成分. 蒲璐璐,戴怡凤,李豆南,郭灿,姚键梅,徐浩,邱树毅. 2021

[18]生、熟浆工艺包浆豆腐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分析. 杨玉美,汤鹏宇,黄道梅,孟繁博,林茂. 2024

[19]电子鼻结合顶空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贵州不同品种辣椒发酵后挥发性成分. 陆宽,王雪雅,孙小静,霍昕,高玉琼,冯发进,杜成兴. 2018

[20]燕麦萌发期抗旱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 张宇君,赵丽丽,王普昶,陈超,康芙蓉.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