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泉宾 1 ; 陈键 2 ; 王丽丽 2 ; 邬龄盛 2 ; 王振康 3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3.;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烘焙;乌龙茶;美拉德反应;生化成分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18 年 01 期
页码: 33-37
摘要: 研究烘焙工艺对‘茗科1号’品种乌龙茶糖与氨美拉德反应及风味的影响,试验以茗科1号成品茶(毛净茶)为试验材料,以不进行烘焙处理的毛净茶为对照,采用L_8(4×2~4)正交试验设计,选取温度(110℃、120℃、130℃、140℃)、时间(3h、5h)和厚度(2.5cm、5.0cm)3个因素。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氨基酸总量1.51%~1.90%,均低于对照;可溶性总糖1.91%~2.29%,均高于对照;进一步对不同因素进行方差分析,温度是影响美拉德反应糖及氨物质的主要因素,不同温度水平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时间、厚度因素影响不同。茶叶主要呈味多酚含量12.84%~14.19%,儿茶素总量76.22~104.32mg·g~(-1),均低于对照。不同处理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时间延长,茶叶色泽逐渐加深,火功香越明显。
- 相关文献
[1]烘焙对福建水仙乌龙茶中糖氨Maillard反应的影响. 陈泉宾. 2020
[2]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产物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王振康. 2014
[3]烘焙温度与时间对福建水仙乌龙茶风味品质的影响. 陈泉宾,邬龄盛,张应根. 2019
[4]烘焙温度对九龙袍品种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陈荣冰. 2014
[5]烘焙工艺对丹桂乌龙茶感官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6
[6]变温烘焙技术对丹桂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7
[7]烘焙工艺对乌龙茶美拉德反应基础物质及酚类的影响. CHEN Quan-bin,陈泉宾,CHEN Jian,陈键. 2017
[8]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张文锦. 2017
[9]做青强度对乌龙茶做青叶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 黄福平,陈伟,陈洪德,陈荣冰. 2002
[10]‘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 2011
[11]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棪.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12]乌龙茶制作工艺与品质关系研究-铁观音和黄梭. 陈键,王丽丽,陈林. 2012
[13]清香型乌龙茶品质形成过程主要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陈林,陈键,张应根,邬龄盛,王振康,尤志明. 2012
[14]乌龙型灵芝发酵茶的Ames试验及其品质特征分析. 陈济琛,郑永标,林新坚,林戎斌,蔡海松. 2004
[15]烘焙技术在(福建)乌龙茶精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康育鑫. 2020
[16]不同烘焙温度对丹桂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孙君,朱留刚,林志坤,张文锦. 2017
[17]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邬龄盛. 2024
[18]基于UPLC-Q-Exactive/MS的不同烘焙处理岩茶化学成分差异分析. 钟秋生,彭佳堃,戴伟东,林智,吕海鹏,陈泉宾,李鑫磊,陈常颂. 2023
[19]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黄福平,陈荣冰,梁月荣,陈伟,陆建良,陈常颂,游小妹. 2003
[20]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膜分离对福建产不同茶类提取物化学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作者:林清霞;王丽丽;宋振硕;蔡淑娴;刘仲华;陈林
关键词:茶叶;水提物;膜分离;生化成分;抗氧化
-
花香型黄茶研究报告
作者:邬龄盛
关键词:花香型;黄茶;品种;做青;烘焙;工艺;研究
-
茶叶酸味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陈泉宾
关键词:茶叶;酸味物质;有机酸;影响因素;检测方法
-
3个高香茶树品种(系)制作沙县红边茶香气特征研究
作者:李鑫磊;陈泉宾;孔祥瑞;杨卫琼;冯鸿弦;林忠平;陈常颂
关键词:沙县红边茶;高香茶树品种;感官品质;香气组分
-
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模式识别研究
作者:张应根;宋振硕;陈林;陈键;王丽丽;项丽慧
关键词:乌龙茶;绿茶;鲜叶;氨基酸;模式识别
-
丹桂绿茶窨制工艺
作者:王振康;邬龄盛;王秀萍;王丽丽
关键词:丹桂;桂花绿茶;窨制;工艺
-
茶鲜叶萎凋过程中摊青工艺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作者:项丽慧;宋振硕;张应根;王丽丽;陈键;陈林
关键词:工艺;品质控制;白茶;萎凋;摊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