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北黄海碎屑岩薄砂体储层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俊 1 ; 吴淑玉 1 ; 陈建文 1 ; 肖国林 1 ; 高金耀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与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碎屑岩;薄储层;频谱分解;北黄海;东部坳陷

期刊名称: 地球物理学进展

ISSN: 1004-2903

年卷期: 2017 年 03 期

页码: 1384-139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北黄海东部坳陷为中、新生代发育的陆内断陷盆地,总体为NE向,晚白垩世时期为湖盆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相.由于盆地面积小,物源搬运有限,岩性混杂,储层纵向和横向非均质性强,且储层厚度较薄.受地震资料自身频率的限制,利用叠后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识别薄储层,而谱分解技术是寻找薄砂体储层最为有利的手段.本文在分析井点处下白垩统薄砂体地震响应的基础上,通过拓频处理使高频段能够区分薄储层,然后用S变换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解,最后对薄砂体储层进行分频解释.结果表明,早白垩世早期的物源位于研究区的西北边,从西北到东南,湖相的水体加深,从扇三角洲平原亚相逐渐过渡到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扇三角洲平原亚相为砂体分布较多的区域,虽为低孔特低渗储层,但由相邻井和时频分析的烃类结果来看,下白垩统砂岩为储集层圈闭的有利区域.

  • 相关文献

[1]匹配追踪算法频谱分解的碎屑岩薄砂体储层预测——以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下白垩统为例. 吴淑玉,刘俊,肖国林,张银国,梁杰,王建强. 2017

[2]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对春季北黄海有色溶解有机物的研究. 药怡良,赵卫红,苗辉. 2016

[3]夏季北黄海不同性质悬浮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 张凯南,王珍岩,李文建,刘长华,阎军. 2017

[4]温度和营养盐限制对网状原角藻生长与产毒的影响. 高春蕾,孙萍,贾智慧,姜美洁,赵翠琼,张学雷,吴振兴,梁成珠.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