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晏立英 1 ; 宋亚辉 2 ; 倪皖莉 3 ; 蒋相国 4 ; 雷永 1 ; 康彦平 1 ; 万丽云 1 ; 淮东欣 1 ; 任小平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

关键词: 花生;叶斑病;杀菌剂;田间防治;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5 期

页码: 644-64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合肥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年份3个试验点花生叶斑病均发生严重;在3个试验点杀菌剂处理小区花生叶斑病的扩展速度均慢于对照小区,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小于该试验点的对照小区。与常规药剂多菌灵相比,喷施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在石家庄试验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1%和1%,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13%、9%和15%、10%;在襄阳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的防效提高10%~34%,比多菌灵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加9%~17%和9%~18%;在合肥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防效提高6%~10%,但荚果和籽仁产量不及多菌灵处理。

  • 相关文献

[1]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析. 宋亚辉,李玉荣,程增书,陈四龙,王瑾,张嘉楠,刘朝芳. 2013

[2]韭菜迟眼蕈蚊在北苍术上的发生、鉴定与防治. 程佳旭,丰硕,郝芯仪,苏亚,曹伟平,李耀发,贾海民,宋健. 2024

[3]微肥与杀菌剂配施对玉米茎基腐病的防治及增产效果. 张彦才,周晓芬,李巧云,刘全清,魏娜. 2003

[4]花针期灌溉对花生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金欣欣,宋亚辉,程增书,王瑾,李玉荣,苏俏. 2021

[5]不同套种模式下冬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研究. 董志强,郑孟静,吕丽华,张经廷,申海平,姚艳荣,张丽华,贾秀领. 2020

[6]谷子与花生/大豆间作对产量效益的影响及其品种间差异. 崔纪菡,李顺国,刘猛,郭帅,赵宇,马俊婷,夏雪岩. 2020

[7]多效唑对花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程增书,徐桂真,李玉荣,王延兵. 2006

[8]黑麦-花生一体化种植模式中花生施肥量的研究. 秦文利,刘忠宽. 2016

[9]播期对花生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金欣欣,宋亚辉,王瑾,程增书,李玉荣,陈四龙. 2021

[10]花生/黑麦一年两作条件下黑麦适宜播期的研究. 秦文利,刘忠宽,智健飞,曹卫东. 2016

[11]高产高油花生品种的光合与物质生产特征. 陈四龙,程增书,宋亚辉,王瑾,刘义杰,张朋娟,李玉荣. 2019

[12]河北春播花生区试各品种(系)产量变化趋势分析. 何孟霞,刘立峰,齐丽雅,陈永建,李玉荣,杨余,徐桂真,程增书. 2009

[13]用GGE双标图分析种植密度对高油花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陈四龙,李玉荣,程增书,刘吉生. 2009

[14]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与病原鉴定. 倪璇,石洁,马井玉,薛春生. 2017

[15]不同草莓品种(系)对叶斑病田间抗性鉴定. 李莉,杨雷,孙立祎,杨莉,郝保春. 2007

[16]一种由污染引起的葡萄叶斑病的调查. 张海剑,索相敏. 2016

[17]不同覆盖方式和灌水量对甘蓝生长、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李娟,范凤翠,石玉芳,李志宏,高丽红,刘胜尧. 2010

[18]四种除草剂对大豆安全性研究. 樊翠芹,李香菊,王贵启,李秉华,苏立军. 2004

[19]鸭梨花粉直感效应及其机制研究. 陈景顺,宋金耀,董存田,刘全国,张新生. 1999

[20]不同杀菌剂对苹果炭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郝婕,王献革,刘京绵.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