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蚕豆6*6双列杂交子代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娜 1 ; 缪亚梅 1 ; 薛冬 1 ; 葛红 1 ; 陈满峰 1 ; 顾春燕 1 ; 汪凯华 1 ; 王学军 1 ;

作者机构: 1.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蚕豆;双列杂交;遗传效应

期刊名称: 核农学报

ISSN: 1000-8551

年卷期: 2020 年 001 期

页码: 36-4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提高蚕豆优势组合的选配效率,以6个蚕豆材料(P1~P6)为亲本,采用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配制30个组合,分析亲本和F1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蚕豆产量相关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分枝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超亲优势为正值,株高、始荚高和主茎节数的超亲优势为负值.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P1和P2为选育大粒高产的优良亲本,P1*P2和P4*P6符合高产的育种目标,P2*P5和P2*P6符合大粒的育种目标;遗传力分析表明,百粒重、每荚粒数和单株粒数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高,可以相对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且这3个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适宜进行早代选择,其他性状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主要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蚕豆育种应将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作为重点目标;通径分析表明,在育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分枝数、株高、百粒重、每荚粒数等农艺性状.本研究为蚕豆育种进程中的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相关文献

[1]大麦品种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配合力的研究. 王赛勤,郭军. 1996

[2]大豆杂种产量相关的位点及等位变异分析. 杨加银,贺建波,王金社,管荣展,盖钧镒. 2011

[3]小麦籽粒硬度的遗传分析. 姚金保,周淼平,马鸿翔,张鹏,张平平,杨学明. 2018

[4]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双列杂交分析. 姚金保,任丽娟,张平平,杨学明,马鸿翔,姚国才,张鹏,周淼平. 2011

[5]小麦溶剂保持力的遗传分析. 张平平,姚金保,马鸿翔. 2010

[6]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基因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姚金保,杨丹,周淼平,马鸿翔,杨学明. 2015

[7]番茄果实耐贮性遗传效应的研究. 陆春贵,徐鹤林,赵有为. 1994

[8]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研究进展. 贾波,谢庆春,蒋学祥,沈业松,刘畅. 2016

[9]Ta1核不育基因对杂种一代的遗传效应. 陆维忠. 1985

[10]玉米胚乳突变基因ae的遗传效应. 袁建华,陈艳萍,张跃中,陈静. 2005

[11]陆地棉棉铃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许乃银,邹奎,陈旭升,肖松华,狄佳春,刘剑光. 2005

[12]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胞质基因的遗传效应.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 2006

[13]陆地棉低毒Bt基因对棉铃虫抗性的遗传效应分析. 陈旭升,狄佳春,赵亮. 2016

[14]小麦Rht3基因遗传效应的研究. 周文春,赵寅槐,邹明烈,王苏,王书文,顾铭洪. 1993

[15]高品质棉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 张香桂,倪万潮,沈新莲,张保龙,杨郁文,徐英俊,姚姝. 2007

[16]蚕豆立体种植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吴春芳,姜永平,吴菊芳. 2006

[17]蚕豆"干改鲜"在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吴春芳,姜永平,吴菊芳. 2004

[18]蚕豆对改善公众营养作用的研究. 吴春芳,姜永平,唐纪华,钱海民,吴菊芳. 2006

[19]设施鲜食蚕豆冻害的影响因素. WU Chun-fang,吴春芳,YIN Shu-yu,尹淑瑜,BIAN Xiao-chun. 2012

[20]江苏省蚕豆种质鉴定和评价利用. 马镜娣,庞邦传,王学军,汪凯华,陈柏森.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