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大豆亲本材料灰斑病抗性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薛红 1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

关键词: 大豆;灰斑病;抗性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09 年 15 卷 09 期

页码: 135-136

摘要: 在田间采用人工接种的方式对我单位大豆育种中常用的40份亲本材料进行灰斑病抗性评价,应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这些材料的灰斑病抗性进行分级聚类,其中绥农25、合丰29、合丰34、东农03-8784、Oac.Aututn、克交99-042表现为高抗;白农8、黑河43等27份材料表现为抗病或中抗水平;北疆1778、合丰48等6份材料表现为感病;克交02-514表现为高感。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 丁俊杰,顾鑫,杨晓贺,胡国华,陈庆山,刘春燕,申宏波. 2011

[2]大豆常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高雪冬,李灿东,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0

[3]大豆灰斑病种质资源的SI分析. 金振国. 2008

[4]大豆抗灰斑病新抗源的选育及利用. 郭泰,刘忠堂,齐宁,张荣昌. 1996

[5]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初报. 丁俊杰,文景芝,胡国华,陈庆山,刘春艳,顾鑫,郑天琪. 2007

[6]早熟高蛋白大豆品种黑河43. 刘发,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洪昌,刘英华,韩德志. 2018

[7]早熟高蛋白大豆品种黑河43. 刘发,闫洪睿,张雷,鹿文成,梁吉利,贾洪昌,刘英华,韩德志. 2018

[8]大豆褐斑粒的发生及其预防. 陈怡. 1998

[9]大豆品种对立枯丝核菌的抗性研究!. 魏崃,李馨园,唐晓飞,王伟威,刘丽君. 2012

[10]大豆灰斑病和孢囊线虫病的危害及症状分析. 高雪冬,李灿东,顾鑫,杨晓贺,张茂明,姚亮亮,刘伟,孟庆英,邱磊. 2020

[11]黑龙江省即将推广的大豆新品种(系)对灰斑病抗病性鉴定. 马淑梅,李宝英,高学文,穆继英. 1993

[12]三江平原不同年代大豆主栽品种粒茎比和主要病害抗性分析. 郭美玲,刘成贵,李灿东,王志新,郑伟,张振宇,陈维元,郭泰. 2016

[13]黑河地区大豆灰斑病菌生理小种消长变化的研究. 贾鸿昌. 2009

[14]原生境野生大豆灰斑病抗性评价与发掘.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王晓楠. 2012

[15]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情况分析. 吴秀红,文景芝,马淑梅,丁俊杰,郑天祺,王洪武. 2004

[16]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结果. 马淑梅,丁俊杰,郑天琪. 2002

[17]不同抗性大豆品种(系)接种灰斑病1、7号生理小种后内源激素变化规律的研究. 吴俊江,刘丽君,高明杰,夏凯,王德刚,郭强. 2001

[18]黑龙江省大豆主栽品种对灰斑病菌10个生理小种的抗性分析. 吴秀红. 2004

[19]野生大豆及种间杂交后代抗灰斑病鉴定筛选. 杨雪峰,齐宁,林红,刘广阳,李宝英. 2005

[20]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申宏波,文景芝,苗兴芬,丁俊杰,顾鑫,郑天琪,马淑梅.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