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土与潮土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孙悦 1 ; 任科宇 1 ; 邹洪琴 1 ; 高洪军 2 ; 张水清 3 ; 李德近 1 ; 李冰洁 1 ; 廖楚芊 1 ; 段英华 1 ; 徐明岗 1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方干旱半干旱耕地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2.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3.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有机碳性质;铁氧化物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24 年 57 卷 019 期

页码: 3823-383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旨在探究不同旱地土壤中不同类型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和性质的差异及其对长期秸秆还田的响应。【方法】基于1990年开始位于我国吉林公主岭和河南郑州的黑土和潮土长期定位施肥试验,选择长期定位试验中的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和化肥+秸秆还田(NPKS)3个处理进行。通过连续浸提法获取土壤中络合铁(FePP)、非晶型铁氧化物(FeHH)及晶型铁氧化物(FeDH),探究不同形态铁氧化物及其结合态有机碳的含量差异;结合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探究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的性质差异。【结果】与CK及NPK处理相比,NPKS处理下黑土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18.1%和14.9%,潮土有机碳含量显著提高了46.1%和13.3%。两种土壤中FePP含量均低于FeHH及FeDH含量,但络合铁结合态有机碳(OCPP)含量明显高于非晶型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OCHH)及晶型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OCDH)含量,可占总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的71.4%—93.2%,说明OCPP是铁氧化物结合有机碳的主要存在形态。与NPK相比,NPKS处理黑土中FePP含量显著降低了65.6%,FeHH含量显著降低了17.8%,FeDH含量没有显著变化;潮土中FePP含量显著增加了15.9%,FeHH含量没有显著变化,FeDH含量显著提高了24.6%。NPKS较NPK处理显著降低了黑土中总铁氧化物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其中OCPP降低了11.3%,OCDH增加了53.7%,OCHH没有显著变化,而对潮土中总铁氧化物结合有机碳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对每克铁氧化物结合有机碳含量的分析发现,与NPK相比,NPKS处理显著增加了黑土中3种铁氧化物结合有机碳的能力,而对潮土中结合有机碳的能力没有显著影响。FePP主要与疏水性较强、芳香性较弱的大分子有机碳结合,FeHH主要与疏水性、芳香性均较强的小分子有机碳结合,而FeDH主要与一些疏水性及芳香性均较差的大分子化合物结合。【结论】与单施化肥相比,长期秸秆还田后黑土和潮土中晶型和非晶型铁氧化物结合有机碳的含量均显著增加,而络合铁结合有机碳在黑土中显著降低,在潮土中无变化。这是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水平提升且在土壤类型中存在差异的重要机制之一。

  • 相关文献

[1]保水剂与N肥施用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机C、全N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管秀娟,何方. 2009

[2]保水剂与氮肥施用对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影响. Yang Yonghui,杨永辉,Wu Jicheng,武继承,Zhang Jiemei,张洁梅,Pan Xiaoying,潘晓莹,Wang Yue. 2016

[3]免耕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丁晋利,武继承,杨永辉,高翠民. 2020

[4]RothC模型模拟华北潮土区的土壤有机碳动态. 王金州,卢昌艾,张金涛,单鹤翔,张文菊,黄绍敏,徐明岗. 2010

[5]生物炭与秸秆添加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组成和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侯晓娜,李慧,朱刘兵,韩燕来,唐政,李忠芳,谭金芳,张水清. 2015

[6]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入渗、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张洁梅,潘晓莹,王越,何方. 2017

[7]长期免耕对不同土层土壤结构与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杨永辉,武继承,丁晋利,张洁梅,潘晓莹,何方. 2017

[8]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田土壤有机碳质量的影响. 高翔,沈阿林,寇长林,马政华,王文亮,郭战玲. 2012

[9]轮耕模式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农田土壤改良效应. 于淑婷,赵亚丽,王育红,刘卫玲,孟战赢,穆心愿,程思贤,李潮海.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