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莉 1 ; 张强 2 ; 牛西午 3 ; 杨治平 2 ; 张建杰 2 ;

作者机构: 1.山西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2.山西省土壤环境与养分资源重点实验室

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土壤容重

期刊名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ISSN: 1671-3990

年卷期: 2007 年 15 卷 04 期

页码: 53-5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对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持续利用30年的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农田、杨树林、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地以及撂荒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很大。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以及小叶锦鸡儿人工林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酶活性、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而改善土壤肥力。混交林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林的土壤培肥作用高于杨树纯林。粗放的农业耕作措施提高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养分含量,使土壤退化。撂荒地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培肥土壤的作用。在黄土高原丘陵区,种植小叶锦鸡儿人工林以及小叶锦鸡儿和杨树的混交林是较好的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方式。

  • 相关文献

[1]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侵蚀特征研究. 刘林,王小平,孙瑞卿. 2015

[2]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碳氮储量. 董云中,王永亮,张建杰,张强,杨治平. 2014

[3]耕作方式对春玉米田间杂草·土壤容重和含水率的影响. 杜艳伟,赵晋锋,王高鸿,李颜方,阎晓光,赵根有. 2019

[4]垄作对土壤水热条件及旱地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姜春霞,张伟,贺亭峰,张海红,赵旭志,刘恩科,康润扣. 2020

[5]旱地玉米(高粱)整秸秆覆盖免耕试验. 高克昌. 1992

[6]围封、浅耕翻处理对退化天然羊草草甸草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张洪生,韩建国,石永红. 2009

[7]中耕对黍子生长发育及土壤结构的影响. 张翔宇,李海,杨如达,林凤仙,梁海燕,张知. 2017

[8]山西省褐土土壤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赵瑞芬,陈明昌,张强,刘平,程滨,杨治平. 2003

[9]柠条人工林对晋西北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影响研究. 牛西午,张强,杨治平,程滨,史清亮,刘平,李磊. 2003

[10]高粱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董二伟,王成,丁玉川,王劲松,武爱莲,王立革,焦晓燕. 2017

[11]玉米秸秆覆盖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的影响(简报). 阎世江,张京社,刘洁,张继宁. 2018

[12]连作对土壤及谷子产量的影响. 卢成达,李阳,孙迪,张丽娜. 2018

[13]山西省梨主产区梨园土壤养分和叶片营养的调查研究. 白牡丹,郝国伟,张晓伟,杨盛,郭黄萍. 2019

[14]晋西北不同土地管理方式对土壤碳氮、酶活性及微生物的影响. 刘爽,王雅,刘兵兵,刘海龙,刘勇. 2019

[15]运城市苹果主产区丰产果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袁嘉玮,张健,薛琴琴,张鹏飞,张战备,王玉香,段国琪,杨印斌,梁哲军. 2019

[16]万荣县苹果园土壤养分现状分析. 董鹏,袁嘉玮,潘琪. 2020

[17]晋中盆地典型耕地厚度、土壤养分空间变异. 乔磊,黄明镜,张吴平,王国芳,任健. 2020

[18]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空间变异性. 孙骞,王兵,周怀平,王晓军,解文艳,杨振兴. 2020

[19]山西曲沃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 孙晓姝,王立革,郭珺,王劲松,武爱莲,董二伟,焦晓燕. 2019

[20]北京昌平苹果园土壤养分、pH与果实矿质营养的多元分析. 张强,魏钦平,刘旭东,刘惠平,蒋瑞山.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