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南海白云凹陷东侧巨型麻坑中自生碳酸盐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兴健 1 ; 唐得昊 2 ; 阎贫 2 ; 葛晨东 2 ; 王彦林 3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巨型麻坑;含铁白云石;碳氧同位素;甲烷渗漏;白云凹陷东侧海域

期刊名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ISSN: 0256-1492

年卷期: 2017 年 06 期

页码: 119-12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探测发现南海白云凹陷东侧存在一个宽1 500m、深达75m的巨型麻坑,在麻坑内采集了大量的碳酸盐岩结核。大部分结核中存在新鲜孔洞和流体通道。本文从中选取了5块结核,进行XRD衍射、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5个结核中碳酸盐矿物主要是含铁白云石,其中一个还有少量方解石,碎屑矿物主要是石英和长石。结核的显微结构以纤维状为主,存在裂隙和孔洞。δ~(13)C值为-24.7‰~-10.9‰V-PDB,显示孔隙流体主要以热成因甲烷为主。δ~(18)O值为5.6‰~6.9‰V-PDB,高值主要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有关。巨型麻坑海底之下最可能存在天然气水合物埋藏。含铁白云石结核在麻坑表层沉积物之下形成,随后出露海底。碳酸盐岩结核指示巨型麻坑内曾发生的甲烷渗漏活动可能与深部油气泄露有关,浅地层剖面中疑似气体羽和结核表面管状蠕虫活体都显示巨型麻坑仍在发生甲烷渗漏。

  • 相关文献

[1]南海北部烟囱状碳酸盐岩记录的冷泉流体活动演化特征研究. 刘关勇,王旭东,黄慧文,孙跃东,梁前勇,李牛,胡钰,冯东. 2017

[2]海底冷泉原位观测装置研究回顾与展望. 张云山,贾永刚,尉建功. 202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