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单季稻品种生产力与生态特性的演进趋向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赵强基 1 ; 郑建初 1 ; 袁从禕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单季稻;生产力;生态特性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学报

ISSN: 1000-4440

年卷期: 1985 年 02 期

页码: 12-20

摘要: 选用40—80年代单季稻用的四类代表品种,设高、中、无肥三个处理和必要的辅助试验,研究了器官生物量的组成,光合特点——光饱和点、补偿点、最大光合速度、谷粒光合产物的积累等;以及养分吸收特性。根据这些资料论证了品种演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有关提高生产力的一些生物学特性的变化及今后发展趋向,讨论了今后育种改良和栽培改进的方向。

  • 相关文献

[1]常规单季稻单株群体的高产高效性. 赵强基,郑建初,曹建新,袁从祎. 1987

[2]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生态特性. 郭勋斌,顾克礼,徐世林,田文科,陈伟民,袁秦. 2007

[3]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形成新生产力的若干重大措施. 张郅政,黄述羲. 1991

[4]科技创新提高江苏粮食生产力的对策探讨. 黄俊. 2009

[5]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的研究. 金焱鑫,韦金河,张娅香,刘德荣. 1992

[6]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渝薯99”的选育及其应用分析. 曾令江,傅玉凡,杨春贤,陈其恒,张玲. 2014

[7]紫肉甘薯新品种渝苏紫43的产量表现及主要经济性状. 张玲,傅玉凡,谢一芝,杨春贤,廖志华,曾令江,张启堂. 2011

[8]科技服务转化为生产力有效途径探讨——以苏北经济薄弱村芦蒿基地发展历程为例. 何加骏,李娜,沙国栋. 2009

[9]两优培九不同栽培方式吸氮特性的初步研究. 杨海生,张洪程,戴其根,吕修涛,霍中洋,许轲,吕川根.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