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夏大豆丰产增效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曹金锋 1 ; 赵双进 2 ; 王茹芳 1 ; 卢思慧 1 ; 高广居 1 ;

作者机构: 1.沧州市农林科学院

2.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夏大豆;高产栽培;正交试验设计

期刊名称: 河北农业科学

ISSN: 1008-1631

年卷期: 2008 年 12 卷 08 期

页码: 3-4

摘要: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品种类型、栽培密度和种植方式3个因素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是夏大豆产量及各农艺性状的主要影响因素;3因素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强度的顺序是品种类型>栽培密度>种植方式;在本区生态条件下,获得夏大豆最高产量的理论组合为:品种为有限类型沧豆6号,栽培密度2.4万株/hm2,种植方式为行距40 cm。

  • 相关文献

[1]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的正交试验研究. 曹金锋,赵双进,高广居,陈桂林,王茹芳,卢思慧. 2009

[2]夏大豆产量相关根系性状及QTL定位. 刘莹,张孟臣. 2010

[3]夏大豆籽粒成熟期根叶衰老特性的研究. 刘莹,张孟臣,杨春燕. 2010

[4]冀南地区不同产量类型夏大豆根系空间分布变化. 刘莹,张孟臣,杨春燕. 2010

[5]夏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 曹永策,杨春燕,赵团结,张孟臣. 2019

[6]栽培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群体产量的影响 Ⅱ.肥水、生长调控措施对产量的影响. 赵双进,张孟臣,杨春燕 ,王文秀. 2003

[7]河北省抗旱高产夏大豆品种筛选. 李占军,李敏,金素娟,王玉岭. 2011

[8]栽培因子对大豆生长发育及群体产量的影响——Ⅰ .播期、密度、行株距 (配置方式 )对产量的影响. 赵双进,张孟臣,杨春燕,王文秀. 2002

[9]冀南地区不同产量类型夏大豆根系性状的研究. 刘莹,肖付明,张孟臣. 2009

[10]夏大豆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选择. 杨春燕,张孟臣,王文秀,赵双进. 2001

[11]夏大豆品种高产特性研究. 赵双进,赵鑫,唐晓东,张继宗,徐有,冯燕,张孟臣. 2013

[12]75%嗪草酮水分散粒剂对夏大豆田阔叶草的防除效果及其安全性. 祁志尊,申贝贝,刘朝芳,黄冀南,刘小民,郭鑫丽,张双应,梅凤月,王建平. 2023

[13]水分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夏大豆冠层发育及耗水量的影响. 董志强,贾秀领,张丽华,马瑞昆,姚艳荣,赵双进,张孟臣. 2009

[14]水稻新品种垦育28号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张启星,王永新,王秀萍,孙宇. 2004

[15]小麦根系生长与高产栽培管理. 黄瑞恒,李晋生. 1995

[16]藜麦新品种燕藜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魏志敏,吕玮,刘猛,卢川,刘建军,王新玉,李顺国. 2022

[17]大面积冬小麦高产栽培实践概析. 李晋生,马吉利,段喜顺. 2000

[18]红花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赵玉新,杨莹光,王静华,屈振刚. 2007

[19]菊苣根株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戴素英,全秀伟,孙英焘,冯贺敬.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