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固相萃取/~(18)O标记高氯酸根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茶叶中高氯酸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姚清华 1 ; 柯秋璇 1 ; 李捷 1 ; 林虬 1 ; 林永辉 1 ; 颜孙安 1 ;

作者机构: 1.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福州);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关键词: 茶叶;高氯酸盐;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残留分析

期刊名称: 分析科学学报

ISSN: 1006-6144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565-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建立了一种分析茶叶中高氯酸盐含量的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采用50%甲醇溶液提取,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Phenomenex Luna Hillic色谱柱(100×2mm,3μm),流动相为5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2%甲酸)-甲醇,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采用~(18)O标记高氯酸根离子作为内标进行基质校正,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高氯酸盐在1.0~20.0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对绿茶、乌龙茶、红茶3种茶叶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102.5%~105.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2.8%,定量限(S/N>10)为0.02mg/kg,检出限(S/N=3)为0.006mg/kg。实际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稳定、准确、可靠,适合于茶叶中高氯酸盐的测定。

  • 相关文献

[1]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银耳中的8种农药残留. 姚清华,李捷,柯秋璇,颜孙安,林虬. 2020

[2]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黄金蜜柚天然花香成分的分析. 郑云云,黄锐敏,陈美卿,苏德森. 2020

[3]干燥技术对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陈泉宾,王秀萍,邬龄盛,张应根. 2014

[4]硫丹在茶园的残留动态与用药安全性评价. 吴光远,曾明森,夏会龙. 2009

[5]浅谈提高闽东茶叶品质与效益的技术途径. 杨如兴. 1999

[6]茶叶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研究进展. 项丽慧,林清霞,余文权,陈林,王振康. 2017

[7]浅谈菌茶生产中相关因子的几点认识. 邬龄盛,王振康,黄枝明,严兰芬,吴木英. 1999

[8]茶叶科研文件材料的收集和归档难点及对策. 章细英. 2011

[9]TA-BR生物药肥的研制及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 张灵玲,姚凤銮,黄志鹏,吴光远,王庆森,徐金汉,关雄. 2004

[10]俄罗斯/独联体(原苏联)茶叶发展历史与现状. 郑乃辉,王振康,章细英. 2002

[11]营养型生长调节剂TA-BR制备液的研制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 张灵玲,姚凤銮,黄天恩,吴光远,王庆森,黄志鹏,关雄. 2004

[12]福建省主要茶类稀土含量区域分布及组成特征. 林虬,姚清华,苏德森,颜孙安,林香信. 2016

[13]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茶叶的发展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杨江帆,郑乃辉. 2004

[14]茶叶游离氨基酸测定前处理方法探讨. 徐洁,钱爱萍. 1993

[15]解淀粉芽孢杆菌液体肥在茶叶上的应用研究. 林斌,黄菊青,官雪芳,郑炎,徐庆贤,王琦,钱蕾,郑怡,张臣心,汤铜华,赵孟涛. 2019

[16]蕉城区茶叶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的实施意义、做法及建议. 朱留刚,吴志丹,孙君,张文锦. 2018

[17]福建特色茶叶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何肖云,饶秋华,刘兰英,傅建炜. 2020

[18]六十年来福建茶叶生产发展及栽培科技进步. 张文锦,孙君,朱留刚,吴志丹. 2019

[19]纳米四氧化三铁在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及方法优化. 李捷,张峰,黄菁菁,丁立平,杨方,姚清华. 2021

[20]福鼎白茶茶园土壤有效锌与茶叶锌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颜明娟,林诚,陈子聪,黄丁一. 202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