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虾青素对赤点石斑鱼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苏金枝 1 ; 邓远 1 ; 李振通 2 ; 黎琳琳 2 ; 邱弈树 2 ; 丁小雨 2 ; 段鹏飞 2 ; 王心怡 2 ; 王林娜 2 ; 刘阳 2 ; 王清滨 3 ; 赵侠 3 ; 孙芳芳 3 ; 田永胜 2 ; 李胜忠 1 ;

作者机构: 1.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2.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水养殖生物育种与可持续产出全国重点实验室

3.莱州明波水产有限公司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虾青素;体色;皮肤色素;抗氧化性

期刊名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ISSN: 1673-9159

年卷期: 2024 年 004 期

页码: 27-37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目的】探究虾青素对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和抗氧化性的影响,为虾青素在赤斑石斑鱼饲料中的应用及功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赤斑石斑鱼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虾青素0、100、200、400和800 mg/kg,制成5种等氮等脂饲料,分别记为AST0(对照)、AST100、AST200、AST400和AST800组,饲喂初始体质量(6.17±0.26)g、全长(7.84±0.54)cm的赤点石斑鱼90 d,测定石斑鱼生长性能指标,用色差仪测定石斑鱼体色参数,通过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石斑鱼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和黑色素,用试剂盒测定石斑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等抗氧化性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赤点石斑鱼的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饲料系数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差异(P> 0.05),AST800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降低(P <0.05)。随着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赤点石斑鱼的头部、体侧和尾部的皮肤斑点变橙黄色,腹鳍基部变深红色;鱼鳍上的色素团分布均呈背鳍、臀鳍和尾鳍色素细胞密度较高,胸鳍和腹鳍色素细胞密度较低的规律;虾青素添加组腹鳍中黄色素细胞和红色素细胞的数量增加。各虾青素添加组鳃盖、背部和尾柄皮肤与胸鳍、背鳍的亮度(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鳃盖皮肤和背鳍的红度(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鳃盖、背部、腹部和尾柄皮肤与胸鳍、背鳍和尾鳍的黄度(b*)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5)。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显著增加赤点石斑鱼背部和腹部皮肤的类胡萝卜素浓度(P <0.05),以及腹部皮肤黑色素浓度(P <0.05)。赤点石斑鱼肝脏T-AOC、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随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 <0.05),丙二醛含量随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0.05)。【结论】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未显著影响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改善赤点石斑鱼的体色、内在色素沉着,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综合生长、体色、皮肤色素含量、抗氧化性数据,赤点石斑鱼饲料中适宜虾青素添加量为200~400 mg/kg。

  • 相关文献

[1]虾青素与螺旋藻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张晓红,吴锐全,王海英,欧阳冰,吴立新,牛纪峰. 2009

[2]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早期形态与色素变化及添加剂对其体色的影响. 陈超,吴雷明,李炎璐,宋振鑫,梁友,翟介明,王鲁,庞尊方. 2014

[3]养殖2龄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的营养价值与畸形原因分析. 孔祥迪,刘莉,李炎璐,于欢欢,翟介明,庞尊方,徐万土,陈超. 2016

[4]斜带石斑鱼、赤点石斑鱼RAPD和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变异分析. 蒙子宁,杨丽萍,吴丰,张勇,刘晓春,郭奕惠,庄怡谋,林浩然. 2007

[5]赤点石斑鱼增生性肾脏病的血液病理观察. 陈福华,陈毕生,杨莺莺,骆清池. 1997

[6]赤点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MCP基因原核表达条件优化. 苏友禄,冯娟,孙秀秀,郭志勋,闫云锋,黄剑南. 2009

[7]神经坏死病毒在赤点石斑鱼组织中的分布. 刘晓丹,胡先勤,黄剑南,翁少萍,王文文,陈文捷,秦真东,董星星,周洋,刘小玲,姬伟,张学振,郭志勋,何建国,林蠡. 2014

[8]应用生产函数确定网箱养殖赤点石斑鱼最佳放养密度. 艾红,巫特坚,李永振,陈丕茂,林金錶. 2000

[9]豹纹鳃棘鲈早期色素细胞发生与体色调控. 吴雷明,陈超,粱友,李炎璐,宋振鑫,翟建明,庞尊方,王鲁. 2012

[10]获取赤点石斑鱼、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F1染色体的两种不同方法及其核型分析. Liu Li,刘莉,ZHANG Yan,张岩,CHEN Chao. 2014

[11]克氏原螯虾的体色变化与其生长发育的关系. 徐增洪,赵朝阳,周鑫. 2010

[12]饲料盐藻水平对卵形鲳鲹体色和生长的影响. 杨育凯,陈效儒,林黑着,黄小林,黄忠,周传朋. 2017

[13]养殖模式和饵料对养殖大黄鱼体色、质构和营养成分评价的影响. 李松,郭全友,李保国,姜朝军,杨絮,张秀洁,张永杏. 2019

[14]不同养殖阶段大黄鱼体色及营养成分差异性比较. 郭全友,邢晓亮,姜朝军,李松. 2019

[15]不同体色锦鲤和"福瑞鲤2号"mtDNA D-loop序列遗传变异分析. 李潇轩,郑端端,罗明坤,杨志强,郭珺,王兰梅,董在杰. 2023

[16]水晶彩鲫、红鲫和锦鲤的腹膜脏层黑色素观察. 徐伟,李池陶,曹顶臣,尹家胜. 2007

[17]锦鲤墨蝶呤还原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和定位分析. 胡菊,冯彩,马晓,吴利敏,刘慧芬,宋红梅,胡隐昌,田雪,李学军. 2020

[18]水丝蚓及人工饲料对草金鱼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宋立民,姜巨峰,赵建,徐林通,王宇,马林. 2024

[19]饲料浮萍水平对黄金锦鲤形体及体色的影响. 张植元,范泽,胡佳祥,王雄延,魏东,钱静,陈娇. 2023

[20]几种鲤鲫鳞片色素细胞和体色发生的观察. 徐伟,李池陶,曹顶臣,尹家胜.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