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油分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志新 1 ; 郭泰 1 ; 吴秀红 1 ; 郑伟 1 ; 刘忠堂 1 ; 张茂明 1 ; 杜永生 1 ; 付建江 2 ; 杨建梅 2 ; 刘洪波 3 ;

作者机构: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

2.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分局种子管理处

3.黑龙江省桦南县种子管理站

关键词: 大豆;收获期;油分;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04 期

页码: 74-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利用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的收获期试验,来研究收获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及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收获的方法对6个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利用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进行油分分析,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试验表明,收获期对大豆油分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从初熟期开始,随着收获期的延迟,各品种油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6个品种的油分含量变化幅度为0.37~0.87个百分点,每个品种都有一个最佳的收获时期以获得最高的油分含量,但油分含量变化情况和品种的生育期相关性不大,是由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播期对产量也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四个生育期相对较长的品种黑农44、垦农19、合丰48号和合丰47号产量变化较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两个早熟品种的产量变化较小,不显著,产量变化总体趋势是晚熟品种>中熟品种>早熟品种。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收获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 相关文献

[1]施肥水平和播种密度对高油大豆合丰52油分含量及产量影响研究. 王志新,郭泰,吴秀红,郑伟,刘忠堂,徐明贵,韩世峰. 2011

[2]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产高油大豆合丰55油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王志新,郭泰,吴秀红,郑伟,李灿东,张振宇,刘忠堂,韩世峰. 2011

[3]大豆生殖阶段油分形成与环境关系及提高油分含量途径的研究Ⅰ.光照条件与油分积累的关系研究初报. 董丽华,李铭丰,胡立成,郭宇虹. 2000

[4]优化施肥和化控对提高大豆油分和抗旱性的影响. 王英,窦新田,李伟群,杜维广,陈怡. 2005

[5]施肥期和收获期对扁穗冰草种子产量的影响. 张瑞博,雷国平,王建丽,申忠宝,钟鹏,潘多锋,李道明,高超. 2010

[6]春小麦穗发芽影响因素及特性研究. 车京玉,王岩,李长辉,马勇,高凤梅,张起昌,刘宁涛,邹东月,田超,邵立刚. 2015

[7]松嫩平原西部半干旱地区旱地玉米早晚促高产栽培. 梁亚超,于桂霞,杨殿荣,刘庆江. 1991

[8]大豆品种及群体结构对形态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赵跃坤. 2013

[9]磷素营养对大豆磷素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吴冬婷,张晓雪,龚振平,马春梅,张磊. 2012

[10]植物生长调节剂S3307和DTA-6对大豆源库碳水化合物代谢及产量的影响. 刘春娟,冯乃杰,郑殿峰,宫香伟,孙福东,石英,崔洪秋,张盼盼,赵晶晶. 2016

[11]心土层肥力差异对大豆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姚春雨,王秋菊,高中超,张劲松,刘峰. 2016

[12]不同基因来源的大豆产量和品质分析. 郑伟,魏湜,郭泰,王志新,吴秀红,李灿东,刘忠堂,刘玉红,韩世峰. 2010

[13]大豆种子分级播种对田间保苗及产量的影响. 杜吉到,陈德祥,韩毅强,张文慧,冯乃杰,郑殿峰. 2010

[14]不同磷效率大豆干物质积累、光合生理特性及产量的研究. 吴俊江,马凤鸣,林浩,刘丽君,钟鹏,林蔚刚,董德建,王金生,刘德生. 2010

[15]白浆土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大豆生育性状的影响. 鹿树森,周宝库,马星竹,魏丹,赵清国,高中超,陈雪丽,杨军. 2011

[16]不同密度和栽培方式对大豆品种黑河5O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谭娟,吕晓丽,蔡鑫鑫,王舒. 2013

[17]2OO4年黑龙江省审定推广的大豆新品种. 薛津. 2004

[18]根瘤菌与微肥对大豆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孟庆英,韩旭东,张春峰,朱宝国,王囡囡,郭泰,贾会彬. 2017

[19]多小叶源对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宗春美,岳岩磊,邵广忠,童淑媛,徐显利,杜震宇,任海祥. 2010

[20]施肥对大豆产量、效益及养分平衡影响的研究. 张明怡,刘颖,李玉影,刘双全,姬景红.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