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模式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杨军 1 ; 吴志丹 1 ; 陈林海 1 ; 李毅晶 1 ; 张力岚 1 ; 王让剑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关键词: 茶树;品种;’金牡丹’;化肥减施;技术模式

期刊名称: 茶叶学报

ISSN: 2096-0220

年卷期: 2023 年 64 卷 006 期

页码: 79-84

摘要: [目的]筛选'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充分发挥金牡丹品种的优质增效作用.[方法]2020-2022年通过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SF)、商品有机肥与茶树专用有机无机复混肥(OM+SF)4种茶园化肥施用模式对金牡丹茶园茶叶产量、生化指标与白茶制茶品质的影响,其中SF、OM+SF为化肥减施技术模式,化肥分别减量施用 34%与 28%.[结果]邵武、福安栽培点产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多酚含量最高的均为OM+SF模式,不同模式之间咖啡碱变化规律不一致,OM+SF及SF模式白茶感官审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模式,聚类分析显示同一地点不同施肥模式相关性较高,栽培地点影响金牡丹品种的产量、制白茶品质与生化指标等综合性状.[结论]OM+SF是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的适宜模式.

  • 相关文献

[1]‘金牡丹’茶园化肥减施技术模式筛选. 杨军,吴志丹,陈林海,李毅晶,张力岚,王让剑. 2023

[2]不同品种茶树对氟富集的差异研究.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2018

[3]茶丽纹象甲对茶树品种的取食选择及其诱导的4种萜烯类化合物. 韩娟娟,李喜旺,刘丰静,辛肇军,张瑾,张新,孙晓玲. 2017

[4]南方山地小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配套技术模式应用效果. 唐龙飞,黄秀声,冯德庆,陈钟佃,林永辉. 2006

[5]菌渣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模式及研究展望. 黄东风,王利民,李卫华,邱孝煊,罗涛. 2015

[6]东南地区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径探索与对策创新. 翁伯琦,张伟利,王义祥. 2013

[7]茶园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模式与实施方案制订探讨. 曾明森,王庆森,刘丰静. 2013

[8]提高福建茶园生态系统固碳潜力的技术构建模式. 杨如兴,江福英,吴志丹,尤志明. 2012

[9]稻草高效综合循环利用技术模式研究. 黄洪河,蔡秋华,游晴如. 2008

[10]化肥减施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余文权,尤志明. 2021

[11]化肥减施对乌龙茶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陈玉真,王峰,吴志丹,张文锦,翁伯琦,尤志明. 2020

[12]化肥减施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王峰,陈玉真,吴志丹,江福英,余文权,尤志明. 2020

[13]茶园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社会经济效果评价 -以闽东绿茶区为例. 冉秦,吴道宁,吴志丹,花文元,罗良国. 2022

[14]福建省3种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分析与发展对策思考. 翁伯琦,王义祥,黄毅斌,应朝阳,黄勤楼. 2006

[15]发展乡村循环经济与建设现代生态农业——以丘陵山地开发与经营为例. 翁伯琦,王义祥,刘用场,吴志丹. 2008

[16]枇杷种质花粉形态研究初报. 陈菁瑛,张丽梅,陈义挺,张泽煌,许秀淡,陈景耀,陆修闽. 2005

[17]切花向日葵不同播种期主要性状的变化研究. 钟淮钦,黄敏玲,吴建设,陈源泉,林兵,叶秀仙. 2007

[18]叶面分离Bt及对茶树主要害虫高毒力菌株的筛选. 张灵玲,林晶,骆兰,方昉,黄天培,徐金汉,吴光远,王庆森,关雄. 2005

[19]乌龙茶品系比较鉴定与选择. 郭吉春,叶乃兴,何孝延,黄修岩. 1994

[20]试论茶树经济产量的构成因素及其选择. 叶乃兴,郭吉春. 199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