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胡润芳 1 ; 张广庆 1 ; 滕振勇 2 ; 林国强 1 ;
作者机构: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福建省种子总站
关键词: 高蛋白;大豆;氮素;积累与分配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01 期
页码: 84-8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3个籽粒产量相近但蛋白质含量差别较大的大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分枝期后不同器官的氮素积累、分配和运转规律及其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结荚前品种之间氮素含量和积累量差别不大,结荚后高蛋白大豆营养器官(叶片、茎秆和叶柄)的氮素含量除个别时期外(叶柄第7周)都高于普通大豆,说明营养器官较高的氮素含量及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籽粒氮素的积累;而荚皮氮素含量除成熟期外均低于普通大豆,说明高蛋白大豆籽粒对氮素的利用效率更高;籽粒形成及成熟期,蛋白质含量越高的品种吸收和运转的氮素越多,运转氮素对籽粒的贡献比例越大。成熟期高蛋白大豆依然比普通大豆吸收更多的氮素,且成熟期各个器官氮素含量均比普通大豆高,这有利于高蛋白大豆品种籽粒蛋白的加工利用和秸秆饲用及还田等方面的综合利用。
- 相关文献
[1]高蛋白大豆“福豆310”的选育及应用. 林国强. 2004
[2]高蛋白春大豆福豆310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胡润芳,滕振勇,李爱萍,林国强. 2005
[3]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氮素状况. 吴志丹,江福英,张磊,尤志明. 2020
[4]光谱分析技术在作物氮素诊断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栗方亮,孔庆波,张青. 2020
[5]马铃薯氮素吸收积累特性与施用技术研究. 林永忠,李小萍,姜照伟,翁定河. 2012
[6]氮素对羽叶决明缩合单宁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王俊宏,李艳春,陈志彤,黄毅斌. 2010
[7]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及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栗方亮,王煌平,张青,扈亲怀,罗涛. 2013
[8]种植密度对鱼菜共生系统氮素转化的影响. 蔡淑芳,陈敏,陈永快,包兴胜,张钟,雷锦桂. 2019
[9]浇施沼液对狼尾草植株硝酸盐累积及其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黄秀声,黄勤楼,杨信,翁伯琦,陈钟佃,钟珍梅. 2012
[10]施用羊粪对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和氮素生产效率的影响. 刘远,李文杨,张晓佩,高承芳,陈鑫珠,董晓宁. 2015
[11]农业生态系统可溶性有机氮研究进展. 杨庆,钟珍梅,翁伯琦. 2015
[12]琯溪蜜柚叶片氮素含量多种高光谱估算模型对比研究. 栗方亮,孔庆波,张青,庄木来. 2022
[13]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初步研究. 胡润芳,张玉梅,陈宇华,林国强. 2017
[14]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初步研究. 张玉梅,胡润芳,林国强. 2018
[15]中国590份大豆种质资源对炭疽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石妞妞,杜宜新,何艳琴,阮宏椿,滕振勇,甘林,连金番,杨中路,陈福如. 2021
[16]银川大豆根腐病病原鉴定及种衣剂对其防治效果. 杜宜新,石妞妞,阮宏椿,连金番,甘林,陈福如. 2021
[17]热风干燥温度对大豆植物蛋白提取得率及加工品质影响. 梁璋成,王红丽,何志刚,窦芳娇,林晓姿. 2019
[18]大豆复水协同隔氧磨浆对脱除豆腥味及提高豆浆综合品质的影响. 郭晓菲,郭琪琪,何志刚,梁璋成,林晓姿. 2020
[19]脱皮大豆等温吸水模型与复水磨浆工艺参数优化. 郭晓菲,郭琪琪,林晓姿,梁璋成,何志刚. 2020
[20]大豆辅酶Q_(10)的定性定量分析. 何琴,卢礼斌,郑向华,叶新福,郑金贵.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大豆地方种质资源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者:张玉梅;丁文涛;蓝新隆;李清华;胡润芳;郭娜;林国强;赵晋铭
关键词:大豆;鲜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候选基因
-
高油大豆新品种福豆18
作者:蓝新隆;张玉梅;胡润芳;林国强
关键词:有限结荚习性;单株有效荚;综合抗性;叶椭圆形;单株粒数;大豆产区;主茎节数;高油大豆
-
基于重测序的南方高蛋白大豆品种福豆234的遗传变异
作者:张玉梅;萧涵;蓝新隆;夏春英;林国强
关键词:福豆234;全基因组重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小片段插入缺失;变异
-
高产优质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3号的选育
作者:蓝新隆;萧涵;夏春英;刘爱华;胡润芳;林国强;张玉梅
关键词:鲜食大豆;新品种;闽豆13号;选育
-
密度与播量配置对鲜食大豆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蓝新隆;萧涵;林训昌;夏春英;刘爱华;胡润芳;林国强;张玉梅
关键词:鲜食大豆;密度;播量;光合特性;产量
-
高油春大豆新品种福豆18的选育
作者:蓝新隆;张玉梅;胡润芳;林国强
关键词:大豆;福豆18;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
玉米大斑病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应用
作者:代玉立;刘晓菲;甘林;兰成忠;滕振勇;杨秀娟
关键词:大斑凸脐蠕孢;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扩增效率;表达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