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温湿度的影响及杂草抑制效应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张建华 1 ; 郭瑞峰 1 ; 曹昌林 1 ; 白文斌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高粱遗传与种质创新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黑色全膜覆盖;高粱;土壤含水率和温度;杂草抑制;性状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学

ISSN: 0578-1752

年卷期: 2019 年 52 卷 22 期

页码: 4129-41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在雨养旱作地区,土壤温度、水分和耕作措施是影响作物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明确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全膜覆盖对高粱根区土壤环境条件的影响及对杂草的抑制效应,为促进高粱增产奠定基础。【方法】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修文试验基地,以高粱品种晋糯3号为材料,采用顺序排列设计,于2017和2018年分别开展黑色全膜覆盖、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栽培试验,分析不同处理对高粱根区0—15 cm土壤日地温、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杂草的抑制效应和高粱生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结果】黑色全膜覆盖能有效提高高粱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温度,与白色全膜覆盖处理相比,0—15 cm土壤日地温平均降低1.14℃(P<0.05);同时,黑色全膜覆盖具有与白色全膜覆盖基本相同的保墒效果,各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略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区,较裸地平均提高1.89个百分点,并可显著(P<0.05)提高裸地0—1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率。黑色全膜覆盖显著降低高粱田间杂草发生量,对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达96%和93%以上,防效优于白色全膜覆盖(P<0.05),具有更为彻底的杂草防控作用。黑色全膜覆盖对高粱出苗率、穗长、一级枝梗数、穗粒数等性状无明显影响,但对高粱株高、株高整齐度、生育期、千粒重、产量及效益有影响。黑色全膜覆盖60 d高粱的株高及株高整齐度高于白色全膜覆盖;黑色全膜覆盖生育期与裸地基本相当,而白色全膜覆盖生育期较短,较裸地缩短4—6 d;黑色全膜覆盖千粒重、产量显著(P<0.05)高于白色全膜覆盖和裸地处理,2017和2018年千粒重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加3.72%和3.78%,较裸地分别增加6.95%和7.06%;产量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提高6.72%和6.94%,较裸地分别提高19.27%和20.03%;2017和2018年黑色全膜覆盖较白色全膜覆盖分别增收1 529.82和1 599.76元/hm~2,较裸地分别增收3 025.38和3 215.52元/hm~2。【结论】建议在雨养旱作区高粱生产中,采用黑色全膜覆盖替代白色全膜覆盖,促进高粱高产。

  • 相关文献

[1]高粱杂交率的观察试验. 张桂香,高儒萍,王丰林. 2001

[2]山西省高粱杂交种主要性状分析. 郭琦,梁笃,段冰,闫凤霞,李童,李团银. 2012

[3]大同地区适宜苦荞品种的筛选研究. 马大炜,李荫藩,李岩,梁秀芝. 2015

[4]不同种植密度对旱塬地玉米的影响. 单皓,张久刚,崔爱民,王云峰,张虎. 2019

[5]和顺县甜荞品种筛选试验. 吴云霄,赵建栋,白瑞繁. 2020

[6]茄子苗期若干耐低温性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阎世江,张继宁,刘洁. 2020

[7]山西省高梁杂交种主要性状分析. 郭琦,梁笃,段冰,闫凤霞,李童,李团银. 2012

[8]枣新品种——金昌1号. 李捷,贺润平,赵飞,牛荣山. 2004

[9]中国玉米自交系植株性状分析. 李凌雨,阎彩清,邢亚静,王学雄. 2002

[10]无花果5个品系综合性状对比试验. 焦连成,陈永杰,贾强生,梁明珠,徐建兵,曲运琴. 2017

[11]PGR植物营养生长素在水稻上的试用. 苗贵元,王广元,梅青. 2001

[12]中国农家玉米品种性状变异研究. 李凌雨,邢雅静,阎彩清,张效梅,王学雄,郭高明,赵怀生. 2004

[13]早熟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研究. 岳焕荣,杨忠. 1997

[14]冬小麦与天蓝偃麦草远缘杂交的回交世代中几个主要性状的遗传表现. 畅志坚,赵怀生,李生海. 1993

[15]糜子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品种选育侧重性状探讨. 杨如达,李海,林凤仙,梁海燕. 2017

[16]甜荞品系的产量相关因素分析. 张春明,张耀文,赵雪英,李秀莲. 2011

[17]SH系列苹果矮化砧性状及生理特性的研究. 邵开基,李登科,张忠仁,郜晓梦. 1991

[18]苦荞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陈稳良,赵雪英,李秀莲,梁改梅,朱慧军. 2009

[19]春谷早熟区谷子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郭瑞锋,任月梅,杨忠,张绶,冯婧. 2015

[20]中国南瓜无蔓性状的遗传性及其生产利用的研究. 周祥麟,李海真. 199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