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杜寒绵羊多胎性能候选基因BMPR-1B和BMP15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郭慧慧 1 ; 李俊 1 ; 罗惠娣 1 ; 牛晋国 1 ;

作者机构: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关键词: 杜寒绵羊;多胎性能;BMPR-1B基因;BMP15基因

期刊名称: 中国畜牧兽医

ISSN: 1671-7236

年卷期: 2018 年 05 期

页码: 1312-131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杜寒绵羊的多胎机制,本试验在山西省某养殖场采集了87只经产杜寒母绵羊的耳组织,选取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15,BMP1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1B,BMPR-1B)为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PCR-RFLP法,结合母羊产羔数与所产羊羔初生重,分析其与杜寒绵羊多胎性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杜寒绵羊的BMPR-1B基因在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A→G突变,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G和GG,A等位基因频率(0.5230)略高于G等位基因(0.4770),A为优势等位基因;AG基因型频率(0.5172)高于GG(0.2184)和AA(0.2644)基因型,AG为优势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显示该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BMPR-1B基因第864位碱基未发生突变。杜寒绵羊的BMP15基因不存在V31D和S300G位点突变。在该群体中,BMPR-1B基因A746G位点GG、AG基因型个体的产羔数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1),羔羊初生重在3种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BMPR-1B基因是影响杜寒绵羊繁殖性能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对杜寒绵羊进行辅助育种,初步排除BMP15基因突变对杜寒绵羊多胎性能影响的可能性。

  • 相关文献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