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基于长期定位试验的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龚振平 1 ; 邓乃榛 1 ; 宋秋来 1 ; 李中韬 1 ;

作者机构: 1.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

关键词: 腐解;秸秆;养分;玉米;还田方式

期刊名称: 农业工程学报

ISSN: 1002-6819

年卷期: 2018 年 08 期

页码: 139-145

收录情况: EI ;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了研究松嫩平原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该试验采用尼龙网袋法,设置埋土和覆盖地表2种玉米秸秆还田方式,进行连续4 a的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还田玉米秸秆的腐解速率和养分释放率都表现为埋土处理大于覆盖地表。秸秆腐解主要集中在还田的前3年,3 a累计腐解率达到91.70%和81.96%,其中第1年腐解率分别为60.63%和45.53%。2)还田玉米秸秆中养分释放的快慢顺序为K>P>C>N。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中钾的释放主要在还田第1年,释放率达到了96.26%和84.04%;而磷、碳和氮的释放则主要集中在还田前3年,其中磷释放率为92.03%和83.29%;碳释放率为90.96%和82.06%;氮释放率为91.70%和81.96%。3)还田玉米秸秆中半纤维素的腐解速度快于纤维素,木质素最慢。其中埋土和覆盖处理秸秆半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8.78%和86.30%;纤维素2 a腐解率为80.42%和70.86%;而木质素3 a累计腐解率为78.63%和66.48%。

  • 相关文献

[1]黑龙江省半干旱地区生长季玉米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王宇先,孙士明,徐莹莹,刘玉涛,杨慧莹,高盼,赵蕾. 2020

[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冯秋苹,刘玉涛,郭勇智,王呈玉,刘世杰,刘淑霞. 2023

[3]黑龙江省西部地区鲜食玉米秸秆绿肥还田腐解规律研究. 李旭业,尤海洋,董扬,郭文凯,李莉,王佳,郭春晖,王蕊,张军. 2024

[4]生物炭替代化肥对土壤养分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张晓晗,金梁,杨翔宇,韩硕,张继龙,吴瑞瑞,杨光,丁国华,王海泽,殷大伟. 2024

[5]玉米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酶活、土壤养分及秸秆腐解率的影响. 宫秀杰,钱春荣,曹旭,于洋,郝玉波,李梁,葛选良,姜宇博. 2020

[6]一株低温秸秆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李娜,韩永武,金勋,王丽娜,潘红丽,芮海英,于吉东,杨柳,韩冰,齐国超. 2019

[7]苜蓿和草木樨腐解及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宿庆瑞,曹卫东,迟凤琴,于凤芝,王晓军,张久明,匡恩俊,张媛媛. 2010

[8]寒地玉米秸秆生物腐熟后断裂拉力值和减重值的变化. 张楠,刘杰,于洪久,郭炜,钟鹏,孙彬,王全辉,黄波. 2020

[9]秸秆还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评价. 郑丹,迟凤琴. 2012

[10]连作葡萄对土壤中脲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郭修武,胡禧熙,李坤,郭印山,张立恒,孙英妮,李成祥. 2010

[11]马铃薯养分需求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郝智勇. 2018

[12]盐化草甸土春秋整地对土壤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王秋菊,刘峰,常本超,姜辉,孙兵,刘艳霞,焦峰. 2018

[13]施氮对寒地粳稻还田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的影响. 卞景阳,刘琳帅,孙兴荣,曾宪楠,王麒,冯延江. 2019

[14]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土壤养分差异及对水稻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王秋菊,张玉龙,赵宏亮,陈庆复,刘军,孟英. 2011

[15]生物炭对白浆土水分渗透性能、养分含量及大豆产量的影响. 殷大伟,王家博,金梁,薛盈文,王智慧,丁国华,范名宇,刘梦红. 2019

[16]黑土中大豆连作障碍诊断系统的建立初报——主要障碍因子的确立. 王玉峰,张淑香,李世东,郭荣君,孙彬,孙磊,早川嘉彦,赤司和隆. 2007

[17]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臧秀法,李馨,李世柱,王海翔,黄文明,刘颖. 2024

[18]稻壳炭净化养殖场排泄污水的实践. 高中超,匡恩俊,刘峰,王秋菊,王翠玲,高文超,宋柏权. 2017

[19]生物炭对白浆土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殷大伟,宋章玉,孟令义,李红宇,刘梦红,王海泽,丁国华,金梁,郭晓红. 2019

[20]膨化秸秆还田对寒地水稻养分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刘丽华,李杨,秦猛,崔士泽,翟玲侠,吴印莹,宋佳聪,姚钦,郑桂萍,李红宇.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