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季志仙
作者: 季志仙 1 ; 成灿土 2 ; 王忠明 2 ;
作者机构: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21
2.勿忘农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20
关键词: 甘薯;选育;产业化
会议名称: 全国甘薯育种与产业化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作物学会
页码: 78-81
摘要: 本文根据4年市场调查分析,明确50~150g/个的薯块(迷你甘薯)为最佳商品薯,育成早熟、优质食用型甘薯品种"金玉",并集成了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注册商标、设计包装、建立生产基地和市场销售网络,实现了鲜食甘薯的产业化.
分类号: S330`S531
- 相关文献
[1]创新良种推广模式 实现“迷你甘薯”产业化. 季志仙,成灿土. 2011
[2]鲜食和加工兼用型甘薯新品种浙薯259的选育. 李兵,吴列洪,沈升法,王东方. 2014
[3]绍兴鸭品种间配套系的选育和产蛋性能测定. 卢立志,沈军达,赵爱珍,陶争荣,徐坚,吴建良,陈维虎,薛茂强,钱海根,郭西敏. 2003
[4]无核先锋橙优系—“先白1号”选育初报. 刘正富,黄柳根,陈华林,刘建军,程昌凤,代正林. 2007
[5]台系杜洛克猪选育及其杂交利用研究. 胡锦平,翁经强,褚晓红,华卫东,王志刚,徐如海. (Mis
[6]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与园林花卉产业化开发. 金川,林霞. 2002
[7]浅论农科教结合在蚕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朱俭勋,何丽华,周双燕,厉水泉,蔡兴法,钟生章. 2003
[8]农业科研单位发展科技产业探讨. 何丁喜,吴宏宇,齐曼华. 2007
[9]援外农场示范推广与产业化经营的探讨. 陈小龙. 2011
[10]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途径与创新研究. 楼洪兴,陈志兴,马晓卿. 2005
[11]雄蚕产业化发展战略的思考. 孟智启. 2001
[12]蛋鸭种质创新与产业化. 卢立志,陈国宏,李柳萌,黄瑜,孙静,沈军达,徐琪,曾涛,李清逸,陈黎. 2020
[13]浙江省水稻品种发展现状与对策. 施俊生,王仁杯,郁晓敏,李燕. 2019
[14]浙江省甜玉米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赵福成,王桂跃,段道富. 2007
[15]南方冬(春)播亚麻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副产品多梯度利用. 金关荣,胡镇修,傅福道,彭源德,刘正初,李金先,王云琴,蔡为民,金群力. 2004
[16]油料作物生物技术产业化若干热点展望. 陈锦清,黄锐之,郎春秀. 2001
[17]浙江省亚麻产业化开发的优势、问题与对策. 金关荣,傅福道,韦茂兔,杨重卫,李金先,王云琴. 2002
[18]推进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产业化. 郜海燕. 1999
[19]我国蓝莓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发展潜在优势. 张慧琴,谢鸣,梁英龙,陈俊伟,吴延军,徐红霞. 2009
[20]从国产转基因棉花的成功看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选择. 张社梅,赵芝俊,朱希刚.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品种和块根大小对春季迷你甘薯食味的影响
作者:沈升法;项超;吴列洪;季志仙
关键词:迷你甘薯;甘薯品种;食味;干率;可溶性糖;粗纤维
-
甘薯脱毒种苗(薯)大棚双季快速繁殖技术
作者:季志仙;李海营
关键词:脱毒种苗(薯);春、秋2季;快速繁殖;浙江
-
武汉地区迷你型小香薯心香一年两收栽培技术
作者:周争明;宋晶;谭庆;季志仙;尹国丹;赵立华;祝花;曾庆利;韩明华
关键词:迷你甘薯;一年两收;栽培管理;武汉地区
-
菜用甘薯采后保鲜技术研究
作者:周志林;戴习彬;季志仙;孙健;袁起;曹清河
关键词:菜用甘薯;采后保鲜;微孔膜;保鲜膜;温度
-
菜用甘薯新品种薯绿1号的选育
作者:季志仙;李强;王欣;唐君;赵冬兰;周志林;张安;戴习彬
关键词:菜用甘薯;薯绿1号;选育;优质
-
中国木薯种茎越冬贮藏区域划分及其安全贮藏方法(英文)
作者:申章佑;甘秀芹;韦本辉;李艳英;胡泊;宋勇;袁展汽;季志仙;吴延勇;劳承英
关键词:木薯;种茎;贮藏;越冬;芽点存活率;中国
-
基于ISSR指纹的甘薯食用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季志仙;王美兴;范宏环;吴列洪;朱金庆
关键词:甘薯;ISSR标记;分子指纹;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