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虎杖提取物的D组分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室内外生物活性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杨小军

作者: 杨小军 1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植检系 2 ; 杨立军 1 ; 王少南 1 ; 倪汉文 3 ; 喻大昭 1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武汉,430064

2.北京,100094

3.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植检系,北京,100094

关键词: 提取物;生物活性;小麦白粉病;Polygonum cuspidatum

会议名称: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5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页码: 198-203

摘要: 植物虎杖提取物的D组分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活性显著,离体叶段法测定的EC50值为(0.627±0.16)μg/ml.在人工接种条件下,0.5%D组分水剂稀释500倍、200倍、100倍、50倍,田间施用1次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为49.0%~88.6%,施用2次的效果为66.5%~93.5%,自然发病情况下,稀释500倍~50倍施用1次的效果为76.2%~94.2%,其100倍和50倍处理的效果与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的效果相当.D组分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紫外线稳定性,在植物小麦叶片上传导性不明显,持效期约为5~7天.

分类号: S435.12

  • 相关文献

[1]小麦白粉病离体叶片法生物测定技术研究. 张志刚,杨自文,王开梅,张遵霞,张亚妮. 2012

[2]61个小麦后备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分析及抗病基因推导. 史文琦,龚双军,曾凡松,向礼波,杨立军,喻大昭. 2019

[3]35%甲基硫菌灵·氟环唑悬浮剂对小麦三种病害控制试验. 周忠雄,周忠泉,刘美玲,薛敏峰. 2020

[4]37.5%Alert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与小麦锈病田间药效试验. 褚世海,李儒海,朱文达. 2000

[5]防治小麦白粉病的新药剂田间药效评价. 向礼波,周忠泉,龚双军,汪华,杨立军. 2009

[6]68个主推小麦品种的白粉病抗性分析及基因推导. 杨立军,曾凡松,龚双军,史文琦,张学江,汪华,向礼波,喻大昭. 2013

[7]蚕沙成分提取利用研究进展. 孙波,李勇,吴洪丽. 2009

[8]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对5种植物提取物的触角电位和嗅觉反应. 尹海辰,李文静,许敏,许冬,万鹏. 2021

[9]1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棉铃虫、绿盲蝽触杀活性研究. 丛胜波,万鹏,李文静,李栋,孙俊,尹海辰. 2023

[10]WS-03574菌株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抗菌活性及稳定性研究. 张全,张遵霞,王开梅,杨自文. 2007

[11]微生物来源的甲氧丙烯酸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王开梅,梁英,杨自文. 2017

[12]香菇柄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及其活性研究. 史德芳,高虹,谭洪卓,关健,何建军,薛淑静,周明,王少华. 2010

[13]猴头菌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姚芬,高虹,殷朝敏,史德芳,范秀芝. 2019

[14]绿原酸类物质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陈芳,杜恩存,樊启文,魏金涛. 2020

[15]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化合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生物活性. 杨小军,倪汉文,杨立军,王少南,喻大昭. 2007

[16]百香果皮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特性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刘纯友,殷朝敏,黄永春,耿放,杨锋,黄承都,张昆明. 2018

[17]新型吡唑酰腙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 谢艳,王玉申,龚华玉,吴小琼,王晓斌,肖维,汪华,薛伟. 2016

[18]壳寡糖的生物活性及其在食品添加剂方面的应用进展. 姜紫薇,白顺杰,白婵,李子琰,李海蓝,廖涛,邱亮. 2024

[19]天然活性吡咯烷-2,4-二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梁英,柯少勇,王开梅,杨自文. 2010

[20]6-烷基-7-亚胺基-2-硫代-2,3,6,7-四氢噻唑并[4,5-d]嘧啶的合成、晶体结构与生物活性. 梁英,贺红武.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