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李家永

作者: 李家永 1 ; 袁小华 2 ;

作者机构: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2.上海市农科院信息所(上海)

关键词: 有机碳;土地利用;红壤丘陵区;储量

会议名称: 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与自然地理学创新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地理学会

页码: 444-452

摘要: 在地球的各个子系统中,陆地生态系统更直接地受到人类作用的影响。矿物燃烧和土地利用变化是大气中CO<,2>增量的两个主要来源[2,3]。有人估计,在过去的150年间,土地利用活动和矿物燃烧向大气排放了大致相等的CO<,2>[4]。目前,有关矿质燃料燃烧排放碳的问题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人们对工业活动排放温室气体的估计可以精确到大约误差10℅范围[2],但由于人类活动及其干扰下的陆地生态系统异常复杂,并且缺乏足够的实验研究及其实测数据,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的CO<,2>净排放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该文以中国科学院千烟洲试验站为例,通过实地采样和观测分析,结合应用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对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的存储和积累进行了概算。

分类号: F301.2

  • 相关文献

[1]红壤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储量的比较研究. 李家永,袁小华. 2001

[2]上海农地高效利用探究. 马佳,闫其涛. 2013

[3]基于文献统计的农业领域生物炭研究现状. 张继宁,周胜,陈桂发,邹国燕. 2015

[4]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行政村层面. 马佳,韩桐魁. 2009

[5]青海省玛多县牧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 张帅,赵京音,李琳一. 2007

[6]耕作和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作物产量的影响. 王峻,薛永,潘剑君,郑宪清,秦秦,孙丽娟,宋科.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