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在杂种一代中的遗传效应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钱芝龙

作者: 钱芝龙 1 ; 孙洁波 1 ; 丁犁平 1 ; 袁彩尧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杂交育种;遗传效应;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基因;恢复基因

会议名称: 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

主办单位: 中国园艺学会

页码: 399-403

摘要: 用辣椒雄性不育三系细胞质基因、细胞核基因、恢复基因,在其中2个基因相同的情况下,分析其第3个基因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21A不育胞质对结果数,果实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VC含量等无法表现正效应,但对病毒病(除CMV江苏毒源)的抗性、单果重等有不良影响。财质质育系的杂种F<,1>农艺性状差异很大。高抗病毒病的亲本材料为恢复系,能明显提高杂种F<,1>的抗病力.在育种中,要选择好用来选育保持系的亲本材料,直接选用高抗病毒等优良性并具备高的配合力和遗传传递力的恢复系,以减小不育包质的负效应。

分类号: S641.3

  • 相关文献

[1]辣椒EST-SSR标记的开发. 李晶晶,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陈劲枫. 2008

[2]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AFLP标记. 刘科伟,王述彬,刁卫平,戈伟,刘金兵,潘宝贵. 2010

[3]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 毛忠良,潘永飞,金永庆,戴忠良,王建华,张振超,潘跃平. 2012

[4]利用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源选育羽衣甘蓝雄性不育系. 姚悦梅,毛忠良,金永庆,戴忠良,肖燕. 2007

[5]不结球白菜胞质雄性不育新材料90-2花器特点及分子鉴定. 陈龙正,薛峰,单奇伟,安林海,徐海,宋波,苏小俊,袁希汉. 2010

[6]甜椒CMS恢复系的创造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刘金兵,赵华仑,王述彬,潘宝贵,孙洁波,丁犁平. 2002

[7]甜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的创造及其杂种优势利用. 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赵华仑. 2005

[8]甜椒CMS不育基因ISSR的分子标记. 刘金兵,王述彬,潘宝贵. 2009

[9]小伞山羊草(Aegilops umbellata)恢复基因向小麦的转移. 赵寅槐,马正强,刘大钧. 1991

[10]与粳稻BT型细胞质育性恢复基因连锁的实用SSR标记的筛选. 程保山,洪德林,万志兵,郭媛. 2011

[11]不同类型恢复系对不同胞质六千辛A的育性恢复性研究. 万志兵,洪德林,程保山,郭媛. 2009

[12]辣(甜)椒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与分布. 王述彬,刘金兵,潘宝贵. 2007

[13]提高小麦T型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6雄配子的传递率. 王书文,赵寅槐,王艳平,周文春,姚金保. 2001

[14]甘蓝型油菜MICMS恢复基因的RAPD标记. 张洁夫,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陈新军,高建芹. 2005

[15]42个甜(辣)椒自交系恢复基因的分布及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刘金兵,侯喜林,王述彬,潘宝贵. 2009

[16]甜椒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SRAP及SCAR标记. 吴国平,袁稳,刘金兵,刁卫平,王述彬,潘宝贵,戈伟,侯喜林. 2012

[17]粳稻B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功能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骆名瑞,张亚东,朱镇,赵凌,赵庆勇,周丽慧,姚姝,于新,王才林. 2013

[18]油菜MICMS恢复基因近等基因系的构建与近等性分析. 龙卫华,胡茂龙,高建芹,浦惠明,陈松,张洁夫,戚存扣. 2011

[19]玉米雄穗主要性状研究进展. 贾波,谢庆春,蒋学祥,沈业松,刘畅. 2016

[20]Ta1核不育基因对杂种一代的遗传效应. 陆维忠. 198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