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姚金保

作者: 姚金保 1 ; 姚国才 1 ; 杨学明 1 ; 钱存鸣 1 ; 周朝飞 1 ;

作者机构: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京)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育种

会议名称: 小麦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学会

页码: 514-518

摘要: 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小麦超高产育种的目标应是选育产量潜力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品质优良的新一代小麦品种.超高产育种的关键是:应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增加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来主攻穗重;在株形上,以选育株高85cm左右,茎秆粗壮、茎壁厚,充实度高,基部一、二节间距短,叶片大小适中,功能期长的品种为宜;同时新品种必须具备抗生物协迫(主要是抗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和梭条花叶病)和抗(耐)非生物协迫(抗倒伏、抗倒春寒、耐后期高温逼熟)的能力以及专用品质突出,能适宜加工制作优质面条、馒头、饺子和饼干、糕点等食品.为了提高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成效,在育种方法上,应重视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创新研究;加强常规育种与多种育种途径相结合技术体系研究;开展穿梭育种与多点鉴定;紧扣市场需求,重视品质改良研究.

分类号: S512.103

  • 相关文献

[1]长江下游地区小麦超高产育种的探讨. 姚金宝,姚国才,杨学明,黄胜东,钱存鸣,周朝飞,陈伟明. 2000

[2]长江下游地区设施大棚中沼气利用技术的初步研究. 王辉,王成,孙国峰,苏小俊,何加骏. 2013

[3]江苏淮阴地区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与实践. 张进成,夏中华,丁雪蕙,顾正中,刘友华,孙苏阳. 2000

[4]徐州系列小麦品种系谱分析及超高产育种方法研究. 刘世来,陈荣振,冯国华,王奎荣,王来花,刘东涛. 2002

[5]小麦抗赤霉病研究进展. 温明星,陈爱大,杨红福,曲朝喜. 2012

[6]小麦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温明星,陈爱大,杨红福,曲朝喜. 2011

[7]镇麦系列小麦品种育种实践及探讨. 温明星,李东升,曲朝喜,陈爱大. 2013

[8]小麦新品种淮麦38的选育及育种思路浅析. 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孙苏阳. 2017

[9]小麦穗部产量性状研究进展与展望. 张广旭,王康君,谭一罗,郭明明,孙中伟,陈凤,樊继伟. 2021

[10]黄淮麦区71个小麦品种的赤霉病抗性与基因型分析. 胡文静,高德荣,江伟,廖森,马红勃,张晓祥. 2021

[11]小麦梭条花叶病抗性遗传和育种研究进展.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2007

[12]江苏淮南地区小麦品种现状分析与育种策略探讨. 姚国才,姚金保,杨学明,郭世平,金德洲,钱存鸣,周朝飞. 2001

[13]小麦松条花叶病抗源宁麦9号的抗性遗传及利用策略. 姚金保,杨学明. 1999

[14]中国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姚金保,陆维忠. 2000

[15]匈牙利小麦育种. 姚金保,余桂红,陆维忠. 2007

[16]江苏省小麦育种的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王书文,钱存鸣,周朝飞. 2002

[17]小麦冬春轮回选择育种方法研究进展. 孙苏阳,王永军,李海军,李丽丽,刘友华,纪凤高. 2013

[18]中国小麦抗纹枯病育种研究进展. 姚金保,姚国才,杨学明,钱存鸣. 2007

[19]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产量育种方向及策略探讨. 姚国才,马鸿翔,姚金保,张鹏,杨学明. 2010

[20]羽衣甘蓝新品种介绍. 钱芝龙.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