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胡跃高
作者: 胡跃高 1 ; 储国良 2 ; 戚志强 1 ; 张薇 1 ; 傅反生 2 ;
作者机构: 1.中国农业大学草业工程研究中心(北京)
2.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江苏句容)
关键词: 紫花苜蓿;苏南丘陵山地;适应性分析
会议名称: 中国国际草业发展大会暨中国草原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
主办单位: 中国草原学会
页码: 176-180
摘要: 本文从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市场条件、经济效益分析等诸方面入手,结合笔者研究实践,分析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在苏南丘陵山地的生产适应性.苏南丘陵山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对紫花苜蓿生产有利有弊,技术条件尚需完善;与此同时,该地区紫花苜蓿生产正面临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和较高生产经济效益.而国内外先进产品、技术的传播及相关研究进展,增加了紫花苜蓿南引的可行性.在苏南丘陵山地发展紫花苜蓿生产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分类号: S54
- 相关文献
[1]瑞杂816在盐城地区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 赫明涛,王军,张明,吴承东. 2008
[2]长江下游非转基因抗除草剂杂交油菜品系在新疆伊犁河谷的适应性分析. 龙卫华,咸志慧,张正,阿里别里根·哈孜太,祖勒胡玛尔·乌斯满江,浦惠明,胡茂龙. 2025
[3]紫花苜蓿在苏南丘陵山区的适应性分析. 傅反生,吉沐祥,胡跃高,戚志强,储国良,张薇,陈源. 2006
[4]江苏南部丘陵地区紫花苜蓿引种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储国良,胡跃高,丁剑英,戚志强,付反生,王敬根,刘亚柏,张薇,王全洪,花卫华. 2008
[5]偏酸性土壤施石灰对苜蓿的影响. 刘亚柏,王敬根,王全洪,储国良,付反生. 2004
[6]浅谈林-草-畜立体生态模式. 汤化昌,成金华,张灿宏,周伟民,孙朋,严正. 2005
[7]苏南丘陵地区紫花苜蓿品种引进筛选及石灰施用效果试验. 傅反生,吉沐祥,储国良,丁剑英,刘亚柏,王敬根,花卫华,王全洪. 2007
[8]丘陵坡地种植紫花苜蓿的生态、经济效益与前景分析. 刘亚柏,储国良,丁剑英,付反生,王敬根. 2001
[9]苏南丘陵山区秋播紫花苜蓿伴播作物及其播量的筛选. 戚志强,胡跃高,曾昭海,傅反生,储国良. 2008
[10]浅谈林一草一畜立体生态模式. 汤化昌,成金华,张灿宏,周伟民,孙朋,严正5. 2005
[11]桃园生草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郭磊,宋宏峰,俞明亮,张斌斌,汪晨雨. 2017
[12]外源物质强化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研究. 戚琳,宋修超,朱秀梅,司雨,关莹,张瑞敏. 2020
[13]紫花苜蓿对根结线虫病的抗病性评价. 王根来,W.F.Lehman. 1992
[14]盐碱胁迫对紫花苜蓿根、茎和叶重要养分离子平衡的影响. 王小山,朱平华,鲍国成,顾洪如. 2013
[15]外源硅对紫花苜蓿抗盐性的影响. 王小山,顾洪如. 2009
[16]紫花苜蓿18S rRNA基因的克隆及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价. 付媛媛,穆春生,高洪文,李俊,王学敏. 2014
[17]不同秋眠级别紫花苜蓿引种试验. 钟小仙,顾洪如,江海东,丁海涛,潘玉梅. 2002
[18]小黑麦在苏南农区草牧业生产上的利用研究. 周卫星,白淑娟,程云辉,钟小仙. 2005
[19]苏南丘陵区紫花苜蓿菌核病病原研究及防治初报. 张薇,胡跃高,张力群,储国良. 2003
[20]小黑麦在苏南农区草牧业的生产利用研究. 周卫星,白淑娟,程云辉,钟小仙.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新形势下基层科研单位科技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例
作者:单延博;王敬根;傅反生;姚克兵
关键词: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服务;实践;思考
-
果园生草栽培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者:刘亚柏;王敬根;付反生;储国良
关键词:果园;生草栽培;土壤生态环境;土壤流失
-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基于甘肃省1990~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作者:温小林;庄义庆;傅反生;王敬根;曲直;张玉军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业生产;选择性转移
-
农业科技品牌对氽业科技服务创新探讨
作者:蔡金华;傅反生;张玉军;温小林
关键词:“万山红遍”品牌企业;创新服务模式;挂牌扩园
-
植保专业化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蔡金华;傅反生;张玉军
关键词:服务模式;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成效
-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学科建设
作者:蔡金华;傅反生;张玉军
关键词: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学科建设;有效途径
-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人力资本与中国农业生产
作者:温小林;庄义庆;傅反生;王敬根;张玉军;曲直
关键词:选择性转移;人力资本;农业生产;偏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