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中国对虾的渔业生物学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邓景耀 1 ;

作者机构: 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

关键词: 对虾捕捞;渔获量;渔业资源

会议名称: 中国动物学会甲壳动物学会分会成立20周年暨刘瑞玉院士从事海洋科教工作55周年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动物学会

页码: 230-241

摘要: 本文对中国对虾的渔业生物学进行了研究。文章运用以渤海幼虾主要栖息地相对资源量指数,建立了多元回归预报模型;运用渔业资源评估的Beverton-Holt的分析模型。提出了进行大规模的有效安全的种苗放流、恢复对虾资源、重建渤海秋汛对虾渔业的有效途径.

分类号: S945.46`Q958.123

  • 相关文献

[1]黄渤海区拖网渔业现状与分析. 孙中之,许传才,周军,赵振良,王俊,许玉甫,庄申,阎伟,张海鹏,陈孛,孟维东. 2013

[2]东海带鱼渔获量对捕捞压力和气候变动的响应. 王跃中,贾晓平,林昭进,孙典荣. 2011

[3]自然环境变动对北部湾渔业资源的影响. 李寇军,邱永松,王跃中. 2007

[4]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鲣鱼渔获量时空分布分析. 沈建华,陈雪冬,崔雪森. 2006

[5]中东太平洋金枪鱼延绳钓渔获量及其分布. 李显森,孙珊,戴芳群,李桥,金显仕. 2005

[6]珠江卷口鱼(Ptychidio jordani)最大持续渔获量的初步研究. 黄毅文,张永健. 1990

[7]大洋渔业渔获量自动导入与分析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张胜茂,张衡,樊伟. 2011

[8]长江径流对河口及邻近海区渔业影响的初步研究. 赵传絪,陈渊泉,邵泽民,王幼槐,沈新强. 1988

[9]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黄鳍金枪鱼渔获时空分析. 沈建华,崔雪森. 2006

[10]南海西北部水域斑节对虾资源的调查研究. 钟振如,李辉权,张月平,陈敏. 1999

[11]东海带鱼渔获量变动原因分析. 王跃中,邱永松. 2006

[12]人工鱼礁附着生物在海洋牧场构建中的作用及研究现状. 李真真,关长涛,公丕海,王腾腾,刘超,李梦杰. 2014

[13]如何解决海洋渔业过度捕捞问题的探讨. 聂善明. 2000

[14]印度尼西亚渔业发展趋势及与中国渔业合作空间. 韩杨,曾省存,刘利. 2014

[15]基于营养通道模型的渤海生态系统结构十年变化比较. 林群,金显仕,张波,郭学武. 2009

[16]《南印度洋渔业管理协议》概况及中国远洋渔业的应对策略. 熊敏思,樊伟,唐峰华,吴祖立,李励年. 2016

[17]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实现方式研究. 王硕,张博伦. 2016

[18]基于声学方法的黄河三门峡水库渔业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李斌,汤勇,孙建富,李佩杰,胡亚东,张剑波. 2016

[19]《北太平洋公海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公约》解读及中国远洋渔业应对策略. 唐峰华,岳冬冬,熊敏思,李励年,崔雪森. 2016

[20]天津近岸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建设浅析. 殷小亚,乔延龙,王群山,宋文平,刘玉.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