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家蚕秋用新品种鄂蚕3号、鄂蚕4号的选育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郝瑜

作者: 郝瑜 1 ; 涂佑章 2 ; 胡兴明 1 ; 陈登松 1 ; 叶芊芊 1 ; 秦喜秀 3 ; 吴洪丽 1 ; 程薇 4 ; 李德臣 1 ; 李祖发 5 ;

作者机构: 1.湖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武汉,430070

2.黄冈市蚕桑办公室

3.华中农业大学

4.湖北省农科院辐照加工所

5.湖北省农业厅

关键词: 家蚕;新品种选育;杂交育种

会议名称: 中国蚕学会第七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中国蚕学会

页码: 71-79

摘要: 本文通过合理选配亲本,设置特殊培育环境,并将遗传距离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引入家蚕杂交育种实践,培育出既具有多丝量性状,又具有较强抗逆性和斑纹双限性的家蚕新品种"895×892"与"新华×九雪".经实验室和农村多点鉴定,综合成绩超过"黄鹤×朝霞",各项指标符合全国夏秋蚕新品种审定标准.

分类号: S882.2

  • 相关文献

[1]抗旱耐热白三叶新品种选育初报. 鲍健寅,李维俊,冯蕊华,尹少华,李俊龙. 1997

[2]优质长粒香型晚粳稻鄂香2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朱彩章,龚伟华,杨国才,毛惠民,李斌,王小文,沈升,游艾青,汤俭民. 2021

[3]豇豆杂交育种亲本的筛选. 符家平,李金泉,汪盛松,汪红胜,邱正明. 2016

[4]家蚕秋用新品种鄂蚕6号的选育. 吴凡,陈登松,李德臣,郝瑜,胡兴明. 2017

[5]百合杂交育种研究进展. 王华,廖璐婧,郭杰,何美军,何银生,张宇,廖朝林. 2009

[6]花培育种和杂交育种对籼稻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效果及比较分析. 李二敬,刘凯,杨国才,李三和,陈志军,周雷,游艾青. 2018

[7]RAPD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谭旭辉,陈登松. 2013

[8]家蚕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陈鹏宇,李德臣,吴凡. 2020

[9]果桑菌核病防治用药对家蚕生长发育的影响. 吴凡,李德臣,贺真,陈登松. 2021

[10]从果蝇到家蚕:精子发生过程及调控机制概述. 贺真,李德臣,吴凡. 2020

[11]麻花头提取物C27甾体皂苷对家蚕生长影响. 周洪英,孙波,吴洪丽,许淑琼,胡兴明,叶建美. 2012

[12]湖北省主要家蚕品种资源添食NPV抗性试验. 吴凡,肖胜武,余银山,李德臣,陈登松. 2016

[13]CRISPR/Cas9系统及其在家蚕基因组编辑中的应用. 周洪英,孙波,吴洪丽,胡兴明,郝瑜,叶建美. 2016

[14]家蚕细菌病防治新药配方筛选试验. 吴洪丽,周洪英,孙波,叶建美,许淑琼. 2012

[15]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吴凡,范锦,李德臣,陈登松. 2011

[16]2010年春秋两季家蚕品种农村饲养比较试验. 李德臣,陈登松,吴凡. 2011

[17]家蚕幼虫综合利用研究现状及展望. 李勇,孙波,胡兴明. 2010

[18]优质强健家蚕四元杂交新组合的筛选与鉴定. 陈登松,吴凡,李德臣,胡兴明. 2013

[19]2009年春季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报告. 吴凡,李德臣,陈登松. 2009

[20]家蚕半胱氨酸蛋白酶的研究进展. 吴凡,李德臣,郝瑜,肖胜武,陈登松.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