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氰烯菌酯(JS399-19)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A刁亚梅^B1^D1%^A朱桂梅^B2^D2%^A潘以楼^B3^D2%^A倪珏萍^B4^D1%^A施娟娟^B5^D1 1 ;

作者机构: 1.^A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江苏基地,南京 210036^D1%^A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句容 212400^D2

关键词: 氰烯菌酯;田间试验;水稻恶苗病;病害防治

会议名称: 第五届全国农药交流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

页码: 301-304

摘要: 氰烯菌酯通过前期的研究发现其对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等病害有很好的防效,目前已完成氰烯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两年四地登记性田间试验。为了进一步扩大其应用范围,进行了氰烯菌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研究。

分类号: S482.2`S435.111.44

  • 相关文献

[1]氰烯菌酯(JS399-19)防治水稻恶苗病的研究. 刁亚梅,朱桂梅,潘以楼,倪珏萍,施娟娟. 2006

[2]江苏省水稻恶苗病菌对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的敏感性. 郑睿,聂亚锋,于俊杰,黄磊,俞咪娜,尹小乐,黄星,王亚会,郑梦婷. 2014

[3]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氰烯菌酯. 赵来成,夏伟,王莉莉,庄桂花,吉沐祥,束兆林. 2011

[4]藤仓赤霉菌的抗药性及对不同杀菌剂敏感性的相关分析. 陈宏州,杨红福,姚克兵,庄义庆,缪康,束兆林. 2017

[5]水稻藤仓镰孢菌对氰烯菌酯的抗药性分析. 张智慧,金倩,王夏雯,王飞飞,王信海. 2020

[6]灭菌唑与氰烯菌酯复配对水稻恶苗病菌的抑制活性. 李美霞,陈香华,周长勇,陈亚丽,朱春华,曹凯歌,王建新,周明国,段亚冰. 2022

[7]氰烯菌酯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蒋岚,孙晨晨,胡荣荣,宋明姝,刘鹏琰,卞军,丁宁,张存政. 2023

[8]抗氰烯菌酯假禾谷镰孢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 逯燕腾,李新蕾,邓渊钰,曹淑琳,李伟,孙海燕,陈怀谷. 2023

[9]不同育秧方式水稻恶苗病发生规律研究. 杨红福,汪智渊,吴汉章,朱春华. 2003

[10]无机铝化合物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作用. 杨红福,汪智渊,吉沐祥. 2006

[11]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江苏水稻种子携带的水稻恶苗病菌. 袁咏天,戎振洋,叶文武,张红生,庄义庆,郑小波. 2018

[12]水稻恶苗病产量损失率测定. 朱桂梅,潘以楼,杨敬辉. 2001

[13]水稻恶苗病的消长规律. 朱桂梅,潘以楼,杨敬辉. 2002

[14]35%噻·咪种衣剂对水稻苗期病虫害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英文). 姚善良,李红阳,周加春,张俊喜,顾慧玲,孙星星. 2015

[15]硫酸铝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 汪智渊,杨红福. 2006

[16]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诊断由Fusarium andiyazi引起的水稻恶苗病. 戎振洋,袁咏天,曾丹丹,叶文武,杨红福,郑小波. 2018

[17]水稻恶苗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陈宏州,杨红福,姚克兵,束兆林,周华飞,庄义庆. 2018

[18]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束华平,陈宏州,周晨,骆继秋,笪骏,朱凤. 2022

[19]水稻恶苗病防治药剂效果评价. 陈宏州,杨红福,饶鸣帅,姚克兵,庄义庆,缪康,束兆林. 2018

[20]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江苏省水稻苗期与成株期的恶苗病病菌. 王晓莉,李哲,杨红福,庄义庆. 202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