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作者: ^A吕川根^B1%^A邹江石^B2 1 ;
作者机构: 1.^A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水稻育种;超级杂交稻;光合作用;株型生态
会议名称: 2005年南京科技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南京市科协
页码: 307-316
摘要: 本文以育成的2个广泛应用的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和两优E32为材料,以高产杂交籼稻汕优63作对照,比较分析了与水稻光合生态生理有关的株型性状特点。文章认为,水稻理想株型应具有动态型和生态型的特点,进而根据生长期间的气候生态特点,并据此提出了长江下游平原单季稻生态区超级杂交稻(中籼型)理想光合株型的模型:剑叶长35-40cm,宽2cm,倒2叶、倒3叶长分别为50-55cm和55-60cm,齐穗期3叶与茎秆夹角分别为5°、10°和15°,叶面内卷,剑叶最卷处叶面曲率1-1.5cm-1,顶3叶功能期70d,最高叶面积指数LAI 8-9,完熟期绿叶LAI为3左右;分蘖盛期叶角较大,比叶重SLW 2.5-3 mg·cm-2,叶片薄而披散,中后期叶较厚且挺直,SLW4-5 mg·cm-2;齐穗期基部透光率5%左右,消光系数0.3-0.4,可容纳的最大LAI 8-10;植株高度110-120cm,下位节问长2-4cm,粗壮而壁厚,穗下节间占总秆长45%左右;穗长25-28cm,着粒密度8-10粒·cm-1,弯曲穗;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率高,耐荫和耐光氧化能力较强(光氧化级别<3),能适应广幅光强。
分类号: S511.035.1`Q948.1
- 相关文献
[1]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高产的光合特性及其生理基础. 吕川根,李霞,陈国祥. 2017
[2]灰色系统理论在水稻育种性状选择上的应用研究. 丁成伟,刘超,王健康,孙克新,郭荣良,吴玉玲,独凤荣. 2001
[3]适于轻简栽培水稻新品种连粳17号的选育. 徐波,卢百关,王宝祥,杨波,刘艳,迟铭,邢运高,孙志广,徐大勇. 2020
[4]日本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借鉴. 陈志德,王才林,赵凌. 2010
[5]太湖流域粳稻高净光合种质资源的筛选. 徐树照,王荣福,蒋荷,王根莱,王苏. 1985
[6]江淮稻区不同生态型粳稻品种的籼粳分化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 王宝祥,樊继伟,卢百关,赵志刚,江玲,秦德荣,万建民,徐大勇. 2011
[7]基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优质、高产、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育种综述. 宋云生,于雅洁,曹鹏辉,袁彩勇. 2023
[8]在水稻F_4代分离群体中筛选鉴定高光合耐阴的变异体. 焦德茂,戴秋杰,聂毓琦,刘静如,郭秉成. 1985
[9]高产水稻新品种连粳22号. 徐波,邢运高,孙志广,李景芳,杨波,陈庭木,刘艳,迟铭,卢百关,王宝祥,徐大勇. 2021
[10]麦秸还田和氮肥运筹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董明辉,陈培峰,顾俊荣,乔中英,黄萌,朱赟德,赵步洪. 2013
[11]麦秸还田与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杂交稻茎鞘物质运转与产量特性的影响. 顾俊荣,陈培峰,朱赟德,韩立宇,董明辉. 2014
[12]麦秸还田和结实期灌溉方式对超级稻籽粒结实和米质的影响. 陈培峰,顾俊荣,韩立宇,乔中英,王建平,朱赟德,董明辉. 2014
[13]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生长特性. 李爱宏,肖宁,潘存红,李育红,张小祥,夏广红,张洪熙. 2010
[14]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叶片和根系的衰老营养生理研究. 郭士伟,赵学强,夏士健,朱虹霞,施卫明. 2014
[15]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群体生长分析. 吕川根,宗寿余,郑克武,赵凌,王才林,邹江石. 2003
[16]两优培九剑叶叶绿体衰退进程中的细胞生物学特性初探. 雷华,陈国祥,高志萍,魏晓东,徐艳丽,储慧君,施大伟,吕川根. 2008
[17]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早衰的内源激素和营养生理研究(英文). 郭士伟,夏士健,赵学强,朱虹霞. 2014
[18]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生育后期的光抑制和早衰特性. 王荣富,张云华,焦德茂,钱立生,于江龙. 2004
[19]低温对灌浆期水稻剑叶光合色素和类囊体膜脂肪酸的影响. 王静,张成军,陈国祥,王萍,施大伟,吕川根. 2006
[20]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的广适性分析. 吕川根,李霞,宗寿余,邹江石. 2019